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國最大的綜合博物館,歷時七年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徹底的一次文物清理。昨天,該院首次公佈了此次藏品清理取得的階段性的成果。同時,該院還將利用3年的時間,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tǒng)清理,開展登記著錄、影像採集等工作。在現(xiàn)場,單霽翔院長還以此次文物清理結(jié)果為基礎,澄清了一直以來觀眾對故宮文物的五大誤解:
誤解一:故宮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
1933年1月,理事會討論決定,選擇文物精品,遷往上海儲藏。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確係精品,為古物館藏各類瓷銅玉器,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整合》以及文獻館檔案、冊寶、輿圖、圖像、樂器、服飾等。但是後來因時間緊迫,箱數(shù)又多,擇精品文物裝箱,於事實上未能完全做到。或因受裝箱人文物知識所限,留下真品,選走偽品;或因珍貴文物,藏置於次要處所,未找出裝箱運出。此外,因受包裝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凡是大件的物品(玉器、陶瓷、書畫等俱有)都未運走。在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一書中有一段描述,可作印證:“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就有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例如他們裝的有黑折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當時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共同為文物裝箱,且秘書處所裝箱數(shù)幾乎佔了總數(shù)的一半。據(jù)檔案記載,遷運至臺灣保存的故宮文物共計2972箱,佔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總箱數(shù)13491箱的22%,包括瓷器907箱、玉器98箱、銅器61箱、雕漆36箱、琺瑯66箱、書畫91箱、圖書1334箱、文獻204箱。這些文物遷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先後進行了3次清點,由於計件方式的變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長為386862件。
目前,臺北故宮共收藏有來自北京故宮的文物597556件,其中器物類44770件,書畫類6807件,圖書文獻類545979件。此外,臺北故宮還收藏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原古物陳列所的11865件文物。
誤解二:故宮缺乏“鎮(zhèn)館之寶”?
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規(guī)模龐大、種類繁多,並且形成了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奈奈锩}絡、體系,以供欣賞和研究,使得單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zhèn)館之寶”。對故宮博物院來説,密不可分的整個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築群體,都是故宮博物院視若生命的無價珍寶。某些博物館挑選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吸引觀眾眼球,以提升博物館人氣,促銷文化産品,這對於博物館和觀眾來説,實在是兩敗俱傷:一是博物館的收藏狀況往往趨於一枝獨秀、以偏概全的局面,難以真實呈現(xiàn)博物館收藏體系、體現(xiàn)博物館整體價值,難以提供更多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啟迪,難以引起公眾不斷深入探究的興趣,也難以喚起更廣泛的關注、喚醒更深入的共鳴;二是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元性,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既不能全面認識過去,又何談把握今天和探索未來?
誤解三:參觀故宮看不到故宮文物藏品?
這種印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為52%,主要包括前三殿、後三宮、文華殿、武英殿、養(yǎng)心殿、東西六宮以及禦花園等區(qū)域,這些區(qū)域構(gòu)成了以中軸線為主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參觀路線,沿線上設置了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等原狀陳列,共計展出清宮陳設及文物4306件。但是受限于參觀條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所陳列的各類傢具陳設和文物,觀眾僅能從門口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觀眾造成到故宮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築的印象。
第二,在紫禁城對外開放區(qū)域內(nèi),設有多處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常設專館共計9處,包括武英殿設書畫館,文華殿設陶瓷館,奉先殿設鐘錶館,皇極殿設珍寶館和石鼓館,景陽宮設金銀器館,鐘粹宮設玉器館,承乾宮設青銅器館,暢音閣設戲曲館,共展出各類文物1352件。專題展覽共計10個,包括清代官窯瓷器展、清宮鹵簿儀仗展,清宮武備兵器展、皇朝禮樂展,天府永藏展、清代軍機處史料展、清代嬪妃生活展、清代萬壽慶典展、慈禧垂簾聽政史料展以及溥儀生活展,共計展陳各類傢具陳設及文物1517件。這些專館及專題陳列分局較為分散,距離相隔甚遠。由於參觀中軸線宮殿建築原狀陳列需佔據(jù)參觀者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多數(shù)觀眾僅能選擇一二處專館參觀,或走馬觀花式地瀏覽,無法仔細觀摩端詳文物展品,致使給人們留下展陳文物藏品數(shù)量較少的印象。
第三,漱芳齋及重華宮區(qū)域陳列各類傢具陳設及文物601件;倦勤齋內(nèi)陳列各類傢具陳設及文物56件;中正殿陳列有佛經(jīng)、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與佛教有關的文物150件。目前,這些建築空間及陳列主要用於外事接待及學術研究,由於院落和室內(nèi)空間狹小,未能對所有觀眾開放。
第四,故宮博物院每年大約組織舉辦境外展覽10余場,境內(nèi)展覽10余場,每個展覽一般出展文物為120件左右。但是目前僅個別海外展覽能夠做到出國前的預展和回國後的歸國展,絕大部分經(jīng)過長時間精心籌劃的赴海外展覽,大多無法為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提供觀賞機會。
誤解四:故宮文物藏品全部都經(jīng)歷南遷?
當年,故宮博物院各庫藏品數(shù)以百萬計,大部分仍保存于原處未動,甚至有的整座庫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遷。
此外,各個陳列室須維持正常開放與參觀,保留了一定數(shù)量的展品。根據(jù)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多次清點,留存北平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達118.9萬餘件,更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南遷文物的20余倍。
誤解五:故宮藏品基本為清朝文物?
紫禁城雖然是明清兩朝的宮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論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xiàn)代;論範圍,囊括了古代中國各個地域的文明精華,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精粹;論類別,包含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論國別,包含了科技儀器、西洋鐘錶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的外國文物。
文/本報記者 王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