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當局成立已滿月,“教育部”昨天提出了第一張重要施政藍圖,宣佈成立“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取代馬英九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教改檢討委員會”。臺灣《中國時報》文章認為,將“教改檢討”縮焦于“升學制度審議”,這個焦點調(diào)整得算是相當準確,因為幾乎所有的教改問題都源於“升學”,升學問題解決了,教改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教育部”成立“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可以説看準了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委員會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升學問題,這就要進一步檢視委員會的成員了。
文章指出,和十多年前“行政院”成立的“教改會”比較起來,“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的委員,“務實”多了。當年的教改委員,重量級的學者居多,現(xiàn)在的升學審議委員會,學者專家人數(shù)少於地方當局和教育家長團體的代表人數(shù)。有趣的是,當年的“行政院”教改會,少有師大體系的學者,昨天出爐的委員名單,則包括了許多臺灣師大學者。與其説這是一個“委員會”,倒不如説這是個“工作團隊”,工作重點鎖定在解開升學制度的結(jié),不是洋洋灑灑地規(guī)劃出一套看得到、做不到的教改願景。
教育施政,不僅要能發(fā)現(xiàn)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出完整的解決配套,因此委員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比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重要。
雖然説島內(nèi)的教改問題核心就在於升學,但幾十年來,升學的結(jié)就是解不開,甚至愈理愈亂。“大學聯(lián)考”廢除了,但取而代之的學測和指考,除了變得比較複雜、需要花更多報名費之外,和大學聯(lián)考有何不同?高中職五專聯(lián)考廢除了,但取而代之的中學基測,成了反而成為臺灣規(guī)模最大的升學考試,學生的升學壓力有增無減。
因此,文章認為,新成立的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雖然教改的焦點對得很準,但要大幅解開升學之結(jié),絕非想像中容易。這個機制也許不能稱之為“二次教改”行動,但如何解決先前累積已久,以及因所謂的教改帶來的新舊教育問題,絕不是“昨是今非”的簡單結(jié)論而已,仍需要精緻的操作過程。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