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女子的成年禮,以染齒為主要內(nèi)容。女子到15歲時,便三五相約,結(jié)伴染齒,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門坎。
染齒的原料主要是摻有少許松脂的黑煙。染齒時,先點松明柴,讓其冒出股股黑煙熏在瓦塊和木片上,染齒人用手指將熏在瓦塊上的黑煙刮下來涂在潔白的牙齒上,邊熏邊刮邊染,直至把一口牙齒都染成黑色或紫。如果想使染在齒上的顏色牢固,那麼在染齒之前還要吃酸味野果,或是用酸果汁塗抹一遍牙齒,然後再染黑煙。用這種方法染出來的牙齒,經(jīng)久不會褪色。
一些傣族婦女,還用嚼檳榔的方法來加深牙齒的顏色。她們嚼的檳榔,有的是真正的檳榔果,更多的則是自己配製的一種土檳榔。染齒是過去傣族姑娘結(jié)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她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就越能討得小夥子的歡心。
每年開春,傣族婦女先在田埂上採摘白花草(味酸澀)咀嚼二三天,然後再採摘山上的雞屎藤果(味酸臭)敷在牙齒上,時間也是二三天。這頭道工序的作用是讓牙床麻木;第二道工序是用嫩石榴果煮爛,剝?nèi)ネ馄ぃ渖仙缴蠏竦膸r硝,裝在容器裏熬製成膏藥,每天晚上睡時,先把膏藥放在火上加熱,徐在兩指寬的芭蕉葉上,然後包住牙齒。十四五歲的少女每次開始染齒時,每年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包牙的時間就相應縮短,四五十歲後,每年包二三天就可以了。染過的牙齒,一般不會生齲齒,七八十歲很少脫牙。
由於傣族婦女染齒保護了牙齒,很少得口腔及消化系統(tǒng)方面的疾病,她們的牙不但長得細密整齊,而且清潔光亮。
傣族染齒的習俗,史書記載很早,西元八世紀,唐代樊綽著《蠻書》卷四載:“黑齒蠻、金齒蠻、銀齒蠻……黑齒以漆漆其齒”。
汪寧生先生在《古代雲(yún)貴高原上的越人》一文中談到染齒的習俗時説:“至於黑齒疑長期嚼食檳榔所至,有些南方民族以黑齒為美,除嚼食檳榔外有時還要染之使黑、漆齒或就此而言”。汪先生所談的咀食檳榔染黑齒的習俗,在雲(yún)南邊疆和東南亞盛産檳榔地區(qū)的民族中是很普遍的。
關(guān)於傣族染黑齒的習俗,就目前而言,除哀牢山下傣族地區(qū)用咀食草藥染黑齒外,在孟連傣族村寨還見過另一種染黑齒的習俗,是用燒柴凝結(jié)成的焦油染黑齒。即把一種含有豐富油脂的薪柴燃燒時,在柴尾部凝結(jié)成的黑色焦油收集起來,塗抹在牙齒上,使牙齒變黑。這種方法對護齒有什麼益處,不得而知,但也體現(xiàn)了傣族認為染黑齒為美的習俗。
[責任編輯:馬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