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yè)、社保、高考、醫(yī)療乃至於“專車”等諸多具體的民生問題上,出現(xiàn)了利益的分化,出現(xiàn)了不同的社會群體,一些認識上的偏差都是正常的。需要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彌合分歧,凝聚共識
人民網(wǎng)輿情監(jiān)測室秘書長
8年前震動全國的甕安事件,縣委、縣政府和縣公安局大樓被衝擊,中學生成為街頭鬧事的主力。甕安事件有當?shù)厣鐣伟不靵y、命案留下懸疑等複雜背景,中學生的一時衝動害了社會也害了自己。事後如何處置這些涉案的未成年人?時任貴州省委常委、省公安廳廳長崔亞東力主貫徹教育、挽救的方針,不使用監(jiān)禁刑,讓他們回歸社會、回歸學校、回歸家庭。省政法委為此作出決定,“試行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消除制度”。
近日,據(jù)媒體報道,8年後,當初104名涉案青少年中,已有94人的違法及輕罪犯罪記錄被消除。甕安縣指派專門的老師,了解家庭背景、思想狀況,量身定制幫扶方案。目前,有76人考上了大學,沒上大學的普遍找到了體面的工作,有的甚至獲得了縣級榮譽獎勵。
如果當初對他們採取一味嚴懲的做法,一棍子打死,就不會有今天的回歸社會。甕安事件提示,對於那些處在主流社會法律、文化規(guī)範邊緣的人群,做好教育轉化工作,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潘曉討論:年長一代的耐心和熱情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個年輕人分別給《中國青年》雜誌寫信,對“十年浩劫”後國家如何恢複元氣感到迷茫,感嘆“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提出了“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倫理命題。1980年5月,該雜誌將兩人的“吐槽”合編為一封“潘曉來信”刊出,立刻引發(fā)了一場人生觀大討論,有6萬多人給編輯部來信各抒己見。
那是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初始時代。對於這樣的負面情緒和認知,這份團刊不是居高臨下、嚴詞駁斥,而是平等對話、循循善誘。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喬木專程來到編輯部,座談了近3小時,誠懇地表示:
“這個討論引起千百萬人的關心和興趣,我也是這千百萬人中的一個。這是一場很有意義的討論,凡是關心青年一代成長的人都應該有興趣。”
“青年們講講自己的苦悶和失望有什麼不好……這表示他們對社會究竟還是抱著希望和信任。”
“他們嘆息了,或者發(fā)些錯誤的牢騷,我們不應該惱怒,也不應該置之不理,而應該弄清楚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並且認真地幫助他們找到希望的所在。這裡最需要的是年長一代人的耐心和熱情。”
1年後,編輯部刊出總結文章《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分成4個部分:“重新探索人生意義是歷史的需要”“正確認識‘人的價值’”“科學地看待‘公’與‘私’”“在振興祖國的奮鬥中開拓人生之路”。這場討論被20世紀80年代過來人稱為“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的精神初戀”,“由於這真實、這坦誠和它所蘊含著的理解與信任,為我們原本冷漠了的心房,投進一束溫暖的光”。
知識同構 情感共振
1987年7月3日,筆者作為《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北京高校師生,寫出述評《書海迷人需舟楫——首都大學生讀書生活透視》。北京大學東語系黨總支副書記説:“學生的讀書興趣變化太快,我們想亦步亦趨,也力不從心。”而同學們則埋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不能與學生‘知識同構’,對話不能以學術對學術,就難以再深入到思想的其他層面。”
早年《中國青年》雜誌創(chuàng)始人惲代英,每天收到幾十封讀者來信,不管多忙,都一一回復。《中國青年》發(fā)表了大量與讀者探討戀愛、婚姻、學習、工作的文章,在人生觀、幸福觀、苦樂觀、生死觀等方面給予引導性意見。惲代英有句名言:“我身上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副近視眼鏡,值幾個錢。我身上的磷,僅能做四盒洋火。我願我的磷發(fā)出更多的熱和光。”
1987年年初,強調對大學生做思想政治工作,《人民日報》發(fā)表高海浩、蔡志培的通訊《走上探求真理的講臺——記浙江“馬克思主義講演團”三位青年理論工作者》,體現(xiàn)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知識同構”。團幹部孫榮根,浙江財經(jīng)學院教師呂竺笙、陳壽燦,都是20歲出頭,本科或研究生畢業(yè),與其他年輕人一樣曾對西方哲學有濃厚的興趣,被尼采優(yōu)美的文筆所吸引,鑽進去再跳出來,現(xiàn)身説法自有一份打動人心的思想魅力:
“薩特早期強調‘個人選擇’‘絕對自由’,而後期推崇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當薩特自己終於願意向馬克思主義靠攏之時,我們卻還在盲目崇拜他過去的哲學。”
“懷疑,往往導致輕信。而成熟的標誌,則是由懷疑走向科學的理性。”
三位年輕的理論工作者騎著自行車,幾乎走遍了杭州的高等院校開講座,以一個知識廣博、善解人意的兄長形象,出現(xiàn)在大學生面前。這樣的宣傳教育、思想引導,才能夠“入耳入腦”。
維護底線,聚同化異
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紅色地帶是我們的主陣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帶主要是負面的東西,要敢於亮劍,大大壓縮其地盤;灰色地帶要大張旗鼓爭取,使其轉化為紅色地帶。
對錯誤思想勇於“亮劍”,成為十八大以來新聞輿論工作的一個重要關鍵詞。例如,電影《英雄兒女》表現(xiàn)了20世紀50年代軍民愛國主義、英勇獻身的高尚情操。但在網(wǎng)路自媒體上,出現(xiàn)過對演唱這部電影主題歌的女歌手冷嘲熱諷的極不正常情況,青年網(wǎng)路文明志願者群起聲援。中央電視臺暗訪揭露東莞嫖娼,網(wǎng)上甚至出現(xiàn)了“東莞不哭”“東莞挺住”的奇談怪論。《人民日報》發(fā)表“鐘新文”系列評論,分別從是非界限、文明底線、媒體責任和治理責任等方面,旗幟鮮明地支援政府掃黃,匡正社會心態(tài)。
我們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態(tài)和著力點,重在做好“灰色地帶”的爭取和轉化。一方面,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這樣的問題上,13億中國人的利益高度一致;但在就業(yè)、社保、高考、醫(yī)療乃至於“專車”等諸多具體的民生問題上,出現(xiàn)了利益的分化,出現(xiàn)了不同的社會群體,一些認識上的偏差都是正常的。需要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展示“年長一代人的耐心和熱情”,做好過細的宣導和説服工作,引導大家在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彌合分歧,凝聚共識。
輿論引導工作,要把握好“時、度、效”。思想工作的目標受眾,輿論鬥爭的對象鎖定,需要加強各方面的協(xié)調,強化大局觀、全局觀。政治立場要用政治效果來檢驗。《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范敬宜總結過:音樂也好,繪畫也好,都要求處理好強與弱、深與淺、濃與淡、快與慢、高與低、剛與柔、輕與重等的關係。“我們處理新聞不大講究藝術,不大考慮新聞藝術處理的效果。通病就是:只知道旗幟鮮明,不知道委婉曲折;只知道理直氣壯,不懂得剛柔相濟;只知道大開大闔,不知道以小勝大;只知道濃墨重彩寫英雄,不知道輕描淡寫也可以寫英雄;只知道濃眉大眼是美,不懂得眉清目秀也是一種美;只知道響鼓重錘,不懂得點到為止;只知道大雨傾盆,不知道潤物無聲。”
如果對需要投入巨大“耐心和熱情”的“灰色地帶”,簡單地採用對“黑色地帶”的強勢鬥爭手段,有可能把有待爭取和轉化的中間人群推向另一面,智者不為。非紅即黑的思維,不符合惲代英以來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紅色基因。
肯德基風波:維護法治底線
近來,南海仲裁等事件,激發(fā)了中國人民巨大的愛國情感,網(wǎng)民強烈譴責國際勢力冒犯中國民族尊嚴的卑劣企圖。在新浪微博平臺上,截至7月18日15時,微博話題#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閱讀量超過65億次,發(fā)表評論807.6萬條。
然而,在少數(shù)二三線城市出現(xiàn)了圍堵肯德基、麥當勞等外國品牌店舖的情況。《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涵養(yǎng)理性包容的國民心態(tài)》,指出:“愛國不僅是一種情感,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首先是一種運用理性的能力。”以為只要“愛國”就能為所欲為,不惜傷害同胞利益、損毀公共財産、破壞社會秩序,這不是愛國,而是害國。
一大批主流媒體和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及時發(fā)聲,表明瞭維護法治的堅定立場,在網(wǎng)路輿論場上引發(fā)共鳴。需謹防線上的言辭失控溢出網(wǎng)際網(wǎng)路,變成線下的一時衝動,影響社會穩(wěn)定。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