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呼和浩特11月26日電 題:通訊:世界非遺名錄:中國和林格爾剪紙剪出的“國際范兒”
中新網(wǎng)記者 李愛平
土黃色的封套上寫有“和林格爾剪紙珍品禮藏”的倣宋體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抽開封套則是令人驚嘆的以“福”為主題的剪紙藝術……
段建珺拿著剛剛做好的“剪紙禮盒”笑著説,這些“禮盒”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被送往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
內蒙古和林格爾剪紙緣何能有如此禮遇,其國際范兒又是如何一步步煉成。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亦被文化部等部門聯(lián)合授予“新中國剪紙藝術家”的段建珺逐一為記者揭開謎底。
這源於和林格爾剪紙的地位。“和林格爾剪紙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世界級非物質物産遺産名錄,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也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xiāng)’。”段建珺這樣認為。
然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林格爾剪紙的真實處境卻非如此。
“和林格爾剪紙面臨消亡的境地。老一輩和林格爾民間剪紙傳承人大都生活窘困,有許多已相繼辭世,這一古老文化傳承也因此面臨人亡藝絕,而年輕一代剪紙隊伍又尚未形成,和林格爾剪紙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青黃不接的瀕危狀況。”段建珺介紹説。
內蒙古剪紙學會資料顯示,在此情況下,1998年7月10日,該縣成立的和林格爾剪紙學會開啟了搶救、挖掘、整理、保護的相關工作。
據(jù)媒體報道,出生於清代光緒年末年的剪紙大師張花女,剪紙學會發(fā)現(xiàn)她時,老人已是96歲高齡。在學會的幫助下,她重新拿起剪刀,她剪的《魚龍變化》、《蒙人進城》、《碾場》等作品引發(fā)了媒體持續(xù)關注,與張花女同時被關注的是“和林格爾剪紙傳承人”段建珺,其剪紙作品《金蓮鹿》、《鹿頭花》、《對犬生命樹》、《鷹踏兔》等作品中,因其蘊涵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生命崇拜、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觀念,震驚了業(yè)界。
2001年迄今的10餘年中,在段建珺的引領下,和林格爾剪紙一步步開啟了“國際化步伐”。
據(jù)段建珺介紹,和林格爾剪紙最先引發(fā)港澳地區(qū)的注意。2002年,段建珺應邀攜剪紙作品赴香港、澳門參加“香港回歸祖國五週年文化交流”活動,受到香港立法會主席范徐立泰接見,並在澳門為當?shù)孛癖姾蛯W生教授剪紙文化。
2003年3月,和林格爾縣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xiāng)”後進一步開啟了和林格爾剪紙的知名度。當年12月,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10週年之際,由段建珺創(chuàng)意、設計並與學生完成巨幅剪紙《讚歌》,被毛主席紀念堂永久收藏。
2005年9月,段建珺在紀念安徒生誕辰200週年全國剪紙展榮獲特等獎,並應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邀請參加赴丹麥、瑞典文化交流活動,期間,還訪問了奧登塞安徒生博物館、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併為對方進行剪紙演示和交流活動。
和林格爾剪紙對外的窗口一經(jīng)打開,就不會關上。
26日,接受記者採訪的段建珺説,他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9月應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特別邀請,赴馬爾他首都瓦萊塔,為當?shù)孛癖娮隽藘让晒盘厣艏埮嘤栔v座時,和林格爾剪紙引發(fā)的關注。他透露説,在該國收的幾名洋徒弟,對他以草原馬為主體藝術造型的剪紙過程,驚訝不已。
段建珺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廣和林格爾剪紙,亦與社會各界名人的支援分不開。
段建珺告訴記者,和林格爾剪紙先後得到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國畫大師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小提琴大師盛中國夫婦等社會名流的鼎力支援。與此同時,也得到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馮驥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之林先生等人的首肯。
段建珺表示,為了能與國際更好的“接軌”,當下,在他的帶領下,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決定與裝置藝術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現(xiàn)代化的廳堂館所、印染服飾、陶藝、賀卡、郵票、書籍裝幀、旅遊紀念品、舞臺美術等當代社會生活。
他指著剛剛出籠的“禮盒”説,這只是對外開發(fā)産品的一種,未來“交流的方式”還會有更多種方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