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朋友圈和微博首頁有沒有被國産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刷屏?低調的宣傳行銷、曲折的製作歷程、精良的視覺效果、華麗逆襲的票房,讓《大聖歸來》成為網友口耳相傳的口碑之作。這股起自網路的“大聖”旋風,近日也刮到了海峽對岸。臺灣人氣論壇PTT的許多網友都盛讚這部電影“頗驚艷”、“畫風有皮克斯水準”;臺灣動漫業(yè)者也對《大聖歸來》獨特的眾籌模式大加肯定,認為這或許為國産動畫電影提供了新思路。透過這部讓人驚喜的《大聖歸來》,兩岸業(yè)界似乎都看到了一點希望。
“大聖”紅了臺灣也有“自來水”
《大聖歸來》證明了一件事:即使宣傳低調排片又少,只要有誠意有情懷,本土動畫片仍然可以“逆襲”。最近的這波“大聖”風潮起自網路,被這部電影“俘虜”的粉絲人稱“自來水”(“自發(fā)水軍”之意)。“自來水”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是在網路上被“感召”,看過電影后又自發(fā)投入到為其宣傳的陣營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連海峽對岸都已經出現(xiàn)了大批“自來水”。導報記者在臺灣人氣最高的網路論壇PTT(批踢踢實業(yè)坊)的電影板塊看到,這裡的網友從上週末開始就在熱議《大聖歸來》。網友“widec”表示這部電影“似乎挺不錯的”,網友“dorae0903”認為“截圖感覺畫風有皮克斯水準”,網友“reexamor”則説自己“只看預告就太喜歡了,不分享不行”。類似評論還有很多,雖然《大聖歸來》還沒有在臺灣上映,但在作為臺灣網路民意風向標的PTT論壇,“大聖”已經有了一大批粉絲。
臺業(yè)者看門道眾籌模式是亮點
關注《大聖歸來》的不只是臺灣網友,臺灣動漫業(yè)界人士對這部國産動畫電影的成績也感到興奮。臺灣明日科技總裁張運揚雖然人在臺灣,但他對這部電影的成功,卻有著相當接地氣的解讀。張運揚告訴導報記者,《大聖歸來》的拍攝過程相當曲折,最後不得已採用眾籌模式尋求投資,才有了“家長被故事感動掏錢,109名小朋友成為影片出品人”的美談。“恰是這樣的眾籌方式,成為了最亮眼的創(chuàng)新概念。”
張運揚所在的明日科技,是在大陸發(fā)展的最大臺資動漫企業(yè)之一。對於華語動漫産業(yè)的困境和出路,張運揚感慨頗深。他告訴導報記者,傳統(tǒng)國産動畫電影靠的都是自有資金,而眾籌的方式能讓電影在上映之前,就吸引一批對它真正感興趣的人加入其中。“眾籌的模式讓動畫不再孤掌難鳴。”張運揚表示,“簡單地説,這部電影實際上在上映之前就已經被推廣出去了,並且擁有了支援它的群體。”他認為,國産動畫電影可以嘗試著朝這個方向去發(fā)展。
那麼,《大聖歸來》是否又有美中不足的遺憾?與觀眾的認知相似,張運揚也認為,國産動畫劇情部分經常較為薄弱,《大聖歸來》某種程度上也存在這個問題。當國産動畫想要“走出去”的時候,其劇情內容就常常難以在國際上獲得認同。“像《功夫熊貓》、《花木蘭》,這些動畫片用的也是中國文化元素,為什麼外國人做出來就能得到全世界認同,而我們自己做的反而不行?”
觀點
兩岸攜手築夢從量變邁向質變
近年來,大陸動畫電影有聲有色,《喜羊羊》和《熊出沒》等片票房反響都不錯。但最能牽動觀眾情懷的,還是《寶蓮燈》、《大聖歸來》這樣打上中華文化深刻烙印的作品。臺灣也是如此,曾獲得東京動漫展頭獎的動畫短片《國寶總動員》,就是一部講述臺北故宮各種珍貴文物互動的擬人故事。其實,兩岸都曾為美國、日本的動漫影視作品代工,在“做自己”的路上,兩岸有著一樣的甜蜜與哀愁。
臺灣動漫界人士的哀愁要更深一點。因為資金和市場的關係,還留在臺灣做動畫的人已經不多。反倒是像張運揚這樣最早進入大陸的臺灣動漫業(yè)者,在深耕市場中找到了新的出路。他所領軍的明日科技,就出品了大型三維動畫項目《快樂星貓》,在大陸有著龐大的觀眾群體。張運揚説,大陸動畫市場規(guī)模越來越大,並且正在經歷從“量變”邁向“質變”的過程。“隨著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國産動畫的前景值得期待。”(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 林靜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