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除了走親訪友、吃吃喝喝,還能做什麼?過年了,除了放爆竹、看春晚,還有什麼年味?這些年來,每到春節(jié),都會聽到人們説,生活越來越好,可年味越來越少,科技越來越發(fā)達,可傳統(tǒng)文化卻被逐漸忘卻。
今年,我市為了讓廣大群眾過上一個“歡樂·祥和·文明”的春節(jié),立足孔學堂“傳承與弘揚儒學的聖殿,教化與開啟新風的基地”的功能定位,精心策劃了一場具有典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春節(jié)廟會文化活動,寫春聯(lián)、猜燈謎、國學講座、民俗表演,一系列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活動讓春節(jié)裏的孔學堂充滿了濃濃的年味,節(jié)日期間,近十萬市民來到廟會,感受這個屬於“我們的節(jié)日·春節(jié)”。
看民俗:體會最地道的春節(jié)
貼春聯(lián)過年是老傳統(tǒng)了。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孔學堂春節(jié)文化廟會活動連續(xù)兩天,邀請省市的50位著名書法家為市民們寫春聯(lián)、送春聯(lián),兩天時間裏,書法家們潑墨揮毫為市民送出了1586副春聯(lián)。
“我記得小時候,春聯(lián)都是每家自己寫,因為學書法,每逢過年,我最大的任務就是寫春聯(lián),不僅給自己家寫,還要幫親戚鄰居寫,不過這些年都是在街上買了,很少看到還有人家自己寫春聯(lián)了。”市民黃楊説,聽説有書法家在孔學堂免費為市民寫春聯(lián),他就帶著家人來了,“市面上賣的春聯(lián)或許很精緻,但缺少一份人氣兒。”在黃楊看來,能在門前貼上一份書法家寫的還帶著墨香的春聯(lián),很有“面子”。不同於其他活動的喧鬧,寫春聯(lián)的現(xiàn)場顯得特別的溫暖和諧:書法家們聚精會神地寫,市民們笑容滿面地等。滿頭白髮的花甲老人攜帶印有“龍鳳呈祥”的花紋紅紙來祈求書法家揮墨書寫春聯(lián);朝氣蓬勃的中學生得到上聯(lián)為“矢志不移,學業(yè)有成心願了”,下聯(lián)為“精誠所至,寒窗不負勤讀書”的新春佳聯(lián);為市民書寫“福”字的書法家,還仔細地為市民講起了“倒貼福”的由來;還有一些孜孜以求的業(yè)餘愛好者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和書法家們交流起書畫心得……“書法本就是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希望今後能多在孔學堂這種中華文化氛圍厚重的地方開展寫春聯(lián)活動,讓更多的市民感受中國的書法國粹。”一位正在為遊客揮毫潑墨的書法家説。
猜燈謎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盛行不衰,深得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此次廟會共準備了2000條燈謎,懸掛在孔學堂親民廳過道兩側和六藝學宮回廊,這些內容豐富的燈謎,每天都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多少年沒有猜過燈謎了,讓我不禁回想起小時候的遊園會,感覺真的時光倒轉了。”市民劉玉靜春節(jié)已經是第二次帶兒子來猜燈謎了,“現(xiàn)在不僅我著迷,兒子也愛上了猜謎。”劉玉靜説。這幾天,在對謎臺,總能看到猜謎的市民躊躇滿志地説出自己的謎底,而在兌獎處,也總能看到一群群猜對謎語的人滿懷笑意排隊領獎,有的還戲稱孔學堂送給了他第一份新年禮物。那種“闊別多年”,高高興興、人聲鼎沸過大年的場景再次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除了送春聯(lián)和猜燈謎,説書也是此次廟會活動一個頗具意義的民俗活動。大年初一上午11點,在明倫堂親民廳,貴陽著名説書人鐘中登上位於28星宿石杵前的講臺,以現(xiàn)代的“三綱五常”故事為説點談古論今。從周武文王、春秋戰(zhàn)國楚襄王治國治家講到當今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張麗莉等道德楷模,從宋朝分家産的歷史小故事講到現(xiàn)代生活,一個個膾炙人口、栩栩如生的典故將延續(xù)幾千年的中華美德、和睦相處、誠信做人等人生道理轉變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道理淺顯地印入聽者心中。
聽講座:了解最本色的春節(jié)
此次春節(jié)文化廟會活動從初二到初七安排了6場精彩的國學講座,大年初二,來自貴州師範大學文學教育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的朱偉華主任講述了《春節(jié)的由來》;大年初三,國家高級禮儀禮賓師朱珠為大家講述《春節(jié)禮俗》;大年初四,貴州省文聯(lián)副主席包俊宜講述《春聯(lián)書寫及賞析》;大年初五,國家級茶藝師與市民分享《茶文化與茶禮》;大年初六,廣東中山大學教授、醫(yī)學博士張詩軍教大家《節(jié)日養(yǎng)生和節(jié)日飲食》;大年初六,貴州省知名社科專家熊宗仁和大家擺談《貴州民俗文化面面觀》,這6場國學講座的主題全部圍繞“春節(jié)”展開,從多個方面讓“春節(jié)”變得既立體又豐滿。
大年初二上午10點,以《春節(jié)的由來》為主題的第一場國學講座正式開始, 350名聽眾準時到場,明德廳裏座無虛席。主講人朱偉華教授,深入淺出地道出了春節(jié)的來歷、含義和年俗,一個“年獸”的傳説讓在場的聽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古詩《元日》畫龍點睛,道出了年俗精粹。講座通過簡明扼要指出中國曆法《太陽曆》、《顓頊歷》與春節(jié)的關係,重點介紹了春節(jié)包餃子、吃湯圓、祭財神、祭祖先、掃年貨、戴“人勝”、備耕耘、搭燈棚、放生等傳統(tǒng),引導現(xiàn)代人反思——在歡樂喜慶過春節(jié)的同時,要有家國情懷和人生的深刻追求;要懂得祈福、心存敬仰;要振奮精神、辛勤勞作,年終才有收穫。現(xiàn)場調查表明,很多中年人、年輕人在這個講堂上第一次“知道”了不少春節(jié)的民俗。“就像聽故事,太有意思了。”10歲的鐘民明小朋友説,在這裡學到了不少知識,他會把這些內容都寫到作文裏去。“今天的講座讓我拓寬了視野,最重要的是對中華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市民劉施毅這樣説。
國學講座的第二場是《春節(jié)禮俗》,348名聽眾前來捧場。國家高級禮賓師朱珠為熱衷中華文化和節(jié)慶民俗的“學生”們介紹了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的主要習俗,需要躬行的禮儀,核心是強調禮儀的重要作用——“以禮之道致人和”。圖文並茂、繪聲繪色的講座得到了全場聽眾的熱烈響應。“中國地大物博,民俗各地也有所不同,春節(jié)匯聚了南北方一些共同的習俗,在禮儀上雖有差別,但總的是大體相同的,現(xiàn)在年輕人把這些都忘得差不多了,希望孔學堂的講座能推動他們把我們的習俗傳下去,規(guī)範一下自己的德行習慣,懂點禮貌禮儀。”54歲的李乾貴這樣説,而在現(xiàn)場,還有很多老人和家長持有同樣的觀點。“中華是禮儀文明之邦,以前認為祭祖、祭財神就是封建迷信,今天才知道這些都是有來由的傳統(tǒng),是值得傳承下去的。”市民唐瀟説,一場講座讓她重新認識了春節(jié)。
六場國學講座精彩紛呈,吸引數(shù)千市民前來聽講,而把國學講座作為春節(jié)文化廟會活動的重要內容,也算是貴陽在中國各地廟會群眾文化活動中開了先河。
看演出:欣賞最歡快的春節(jié)
貴陽孔學堂春節(jié)文化廟會活動中的文藝演出同樣精彩紛呈。從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開始,省、市上百位文藝工作者,在孔學堂大成殿前搭就的簡約舞臺上,為市民獻上了包含歌舞、花燈、小品、雜技、快板等節(jié)目的精彩演出。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各種民俗表演進入了高潮,威風鑼鼓、腰鼓、秧歌民俗專場、曲藝專場、京劇專場、貴陽精神讚歌專場等一一亮相,舞臺前天天人頭攢動,感受著喜慶、歡快、熱鬧的文藝表演。
大年初一的演出在激昂的威風鑼鼓聲中拉開帷幕,來自白雲區(qū)的表演隊,敲出了熱情洋溢、喜氣洋洋的新年氣象。接著15個曾經在市廣場文藝演出中獲獎的歌舞節(jié)目,舞蹈《祖國之戀》、《織》,歌曲《中國我愛你》、《貴州戀歌》、《春暖花開》,民族風情特色表演《家鄉(xiāng)味道木鼓聲聲》等,讓孔學堂這個中華文化殿堂,一下變成了歌舞的海洋,“這是我們貴陽自己的春晚!”市民李蕓看完演出,豎起了大拇指。
曲藝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民間情有獨鍾,更是觀眾的“最愛”,在大年初二和初五的曲藝專場中,讓到場的市民“笑嗨”啦!群口相聲《馬年説馬》演繹了“馬不停蹄、駿馬曆險、老馬識途、萬馬奔騰”等成語;一襲紅衣的快板演員一段《繞密碼》,道出生活的精彩、趣聞軼事;相聲《歌曲漫談》、《打燈謎》裏演員的抑揚頓挫的聲調,把觀眾帶入歡呼雀躍、樂不可支的傳統(tǒng)回歸中;雙簧《鬧新春》演員一起“鬧”起了新春,笑翻現(xiàn)場。
“今天,貴州京劇團給觀眾帶來了傳統(tǒng)的京劇摺子戲。”大年初三,貴州京劇團團長侯丹梅現(xiàn)場告訴記者,為了孔學堂的京劇專場表演,演員們春節(jié)前一直在排練做準備,追求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拾玉鐲》的表演詼諧幽默,活潑,嬌羞,讓觀眾沉醉於國粹之美中;《霸王別姬》把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項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虞姬“揮劍起舞、慷慨悲歌、最終自刎”讓人潸然淚下、感慨萬千;《三岔口》充分表現(xiàn)出古人臨危幫困、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也把當天的京劇表演推向了高潮。
大年初四,孔學堂繼續(xù)“好戲連臺”,向觀眾推出的全是精品節(jié)目,民樂《喜洋洋》、《步步高》的演奏送出吉祥,二胡獨奏《苗寨節(jié)日》和琵琶獨奏《彝族舞曲》有著貴州、貴陽民族文化的“符號”,歌曲《幸福天上來》、《歡天喜地》、《載歌載舞》、小品《過年》,魔術《魔靈福祥》等等,節(jié)目豐富多彩,看點多多,讓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朋友戴維擠到臺前,不斷地拍攝著,“很好看。”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説。
參加大年初六演出的演員,全部來自南明區(qū)。“大年初一,我們在築城廣場為3000名觀眾,獻上了‘新春大家樂’的節(jié)目,今天又來到了孔學堂,大家會更加投入。”來自南明區(qū)文化館蘭藝舞蹈隊的張可琴説。
開場舞蹈《大紅燈籠迎新春》一亮相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民樂《紅歌頌》鼓樂喧天,鼓、鑼、簫、管、瑟、琵琶、二胡等樂器組合成一首昂揚的紅歌,幾分鐘內就渲染出了歡歌達旦的節(jié)日氣氛。到貴陽過年旅遊的、河南洛陽的劉耀一家子,正好趕上了現(xiàn)場的演出,他説舞蹈《苗嶺花鼓》中,獨特的苗裝苗飾,讓他第一次領略了貴州少數(shù)民族過年風情。
大年初七精彩還在繼續(xù)……
“讓百姓真正地‘樂’起來!”孔學堂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很多節(jié)目來自民間最草根的文化,充滿了濃濃的年俗。記者 錢麗 劉輝 文/圖
①貴陽孔學堂春節(jié)文化廟會上,6場國學講座,吸引數(shù)千市民前來聽講。
②貴陽孔學堂春節(jié)文化廟會上,花燈歌舞《開財門》為大家?guī)砑椤?/p>
③貴陽孔學堂春節(jié)文化廟會上,書法家們?yōu)槭忻袼蜕弦桓备弊8O矐c的春聯(lián)。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