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mmmmm"><small id="mmmmm"></small></tr>
    • <noscript id="mmmmm"></noscript>
      <nav id="mmmmm"></nav>
    • <tr id="mmmmm"></tr>
      <nav id="mmmmm"><sup id="mmmmm"></sup></nav>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一夲道岛国无码不卡视频,日韩人妻无码bd,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血濃于水:割不斷的兩岸親情

      2014年09月26日 08:25:00 來源:求是理論網(wǎng) 字號:       轉(zhuǎn)發(fā) 列印

        未來的希望:我們

        1987年,4萬6千余名臺灣同胞來到大陸探親,此後兩岸民眾每年往來的數(shù)量有增無減。截止2013年底,臺灣同胞累積來大陸人次達到7600完之多,而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累計人次也近1200萬。國臺辦9月10日舉行新聞發(fā)佈會,在談到兩岸交流情況時,馬曉光表示,兩岸人員往來與交流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今年1至7月,兩岸人員往來達5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5.35%。在這其中,作為民族未來的青少年群體——交換生,無疑受到了最多的關注。

        臺灣到底有多遠?

      血濃于水:割不斷的兩岸親情

        想像中的臺灣距離現(xiàn)實有多遠?為了尋找這個答案而赴臺交換,是多數(shù)早期交換生最大的驅(qū)動力。

        2006年9月,清華大學學生杜榕作為該校赴臺灣銘傳大學試點的第二批交換生遠赴寶島,那時大陸還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交換生,更不用説後來的個人遊、學位生。“當時沒有其他正常渠道能去臺灣看看,所以,這種交換學習的機會,肯定是願意去的。”  2007年以後,兩岸高校之間互派交換生計劃才走上正軌。2008年2月臺灣義守大學一次性招收大陸13所大學140名交換生,創(chuàng)下全臺大陸交換生同時就讀的紀錄。不過,在這段時間內(nèi),“好奇”、“門檻低”仍代表了大多數(shù)赴臺交換生的初衷。南京大學06級工商管理專業(yè)的李辰霽去臺灣純屬偶然:在女友申請了美利堅大學的交換生後,他才知道可以交換學習,而此時恰巧有臺灣項目,“一是對目的地很好奇,二是當時要求並不高,無需語言考試證明,容易申請。”

        時過境遷,2011年臺灣開放大陸學位生,2012年開放大陸個人遊,交換生人數(shù)在短短幾年內(nèi)劇增。記者從今年9月赴臺灣大學、輔仁大學、中正大學等幾所高校的交換生了解到,他們有的“希望進行一場深度的自由行”,有的“希望以後能申請這裡的研究所”,更有甚者“因為喜歡臺灣的偶像劇與明星”。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少了幾分獵奇,多了幾分適從;少了幾分偶然,多了幾分計劃。

        兩岸差距有多大?

      血濃于水:割不斷的兩岸親情

        儘管後來的交換生會收到大量來自前輩的“攻略”,但是當自己親身感受臺灣的一方水土時,還是會吃一驚。“大街上竟然找不到一個垃圾桶”,“到圖書館檢索書籍時,發(fā)現(xiàn)根本不會用他們的輸入法”……在臺灣的頭幾個禮拜,幾乎所有交換生都會樂此不疲地向臺灣同學詢問並比較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軟體叫軟體,達芬奇譯作達文西。”

        近年來,早期交換生一些限制漸漸鬆綁。“我們那時,沒向‘陸委會’報告,個人不能離開臺北;後來去交換的學生,接觸的面和深度都比我們大。”杜榕説。交換生沒有像學位生那樣被“條例化”,顯得更自由。有的學位生不能選的課,交換生反而可以選修。加上學業(yè)壓力不大,交換生有大量時間可以去深度體驗臺灣。

        2010年9月從北京交通大學到臺灣科技大學交換的羅漢也感受到,在一些政治名人的演講、明星演唱會、作家簽售等場合,都能看到交換生的身影。

        “我們?nèi)サ臅r候正值‘五都選舉’,因為好奇,去臺北市國民黨籍候選人郝龍斌的造勢晚會圍觀。晚會就在凱達格蘭大道露天舉行,幾乎全是上躥下跳的大叔大媽……就在那晚,連勝文離開我們這場晚會,奔赴下一場時遭到槍擊。現(xiàn)在想想有些後怕,如果在我們這裡被槍擊,現(xiàn)場不知會發(fā)生多少踩踏。”羅漢與他的交換生夥伴們這樣親歷了“臺灣式民主”。

        當初體驗的興奮逐漸淡去後,沉澱下來的則是思考:感受到的臺灣,是想像中的那一個嗎?“臺灣的青年人和我們一樣,談論最新的好萊塢電影、為課堂小測驗發(fā)愁、憧憬理想與愛情。”羅漢説。

        臺灣與大陸的青年一代其實有著相似的成長經(jīng)驗,交換生們發(fā)現(xiàn),從前以為的種種“不同”更多是基於“不了解”。“我們普遍有這樣的感受:臺灣人對外面的世界不太感興趣,報紙不見國際新聞,體育報道只關心棒球籃球,和善可親卻保持距離。臺灣人很少主動來大陸,如果不是交換生走進他們的世界,並且經(jīng)過長時間相處,很難想像大陸在他們心目中是否還停留在住窯洞的階段。”主動深入臺灣的交換生們,在積極地接納與汲取的同時,也潤物無聲般地將大陸新時代的形象,傳播到臺灣青年的心中。

        無法割捨的臺灣

      血濃于水:割不斷的兩岸親情

        今年中秋節(jié),正當曾在臺灣靜宜大學交換的陳瑩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時,收到了一位臺灣學姐用Line(即時聊天工具)發(fā)來的祝福。去年此時,陳瑩正在臺中學伴家中,依臺灣的習俗吃烤肉。“平時和臺灣同學仍有聯(lián)繫,過年過節(jié)也會互相問候,這份友誼很珍貴”。

        伴隨每批交換生返“陸”,就會帶動不少臺灣學生開始使用QQ、微博和人人網(wǎng)。從被動接受大陸朋友帶來的資訊,越來越多臺灣人也希望主動了解大陸的新鮮事。王林萍與她的臺灣室友經(jīng)常在微信群裏分享資訊,這種互動了解,還將繼續(xù)。

        結(jié)語

        在今年5月7日會見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chuàng)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的確,從前課本裏、新聞中,“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經(jīng)成了我們的思維定勢,卻從未深究原因。只有當真正踏上寶島的土地,聆聽著同樣的語言,感受著同樣的文化,才真正從心底燃起一團無法名狀的親切,一種無法割捨的依戀。

        臺灣,曾經(jīng)那麼遠的地方,現(xiàn)在又這麼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觀點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tr id="mmmmm"><small id="mmmmm"></small></tr>
              • <noscript id="mmmmm"></noscript>
                  <nav id="mmmmm"></nav>
                  • <tr id="mmmmm"></tr>
                    <nav id="mmmmm"><sup id="mmmmm"></s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