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別學者對中國的經濟表示擔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至少表明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的深層結構缺乏深刻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中國經濟“財,稅,費”的三重結構有清晰認識,特別是對廣泛存在於民間流通領域的“游動的財富帝國”的現(xiàn)狀和實力有充分理解,就可能相信造成中國的“藏富於民”的“第三財富”是中國經濟不可能“硬著陸”的“硬保證”。
一般而言,國家的財富分為兩類:一是政府的“財政收入”,二是來自各種“稅收”。但是,在中國卻存在著“第三財富”:即普遍存在於社會和民間的各種“遊費”,其規(guī)模和品種可以和第一,第二財富相比肩。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經濟構成,值得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認真研究。
在中國的經濟運作中有一個十分重要和奇特的現(xiàn)象值得關注:就是大量“遊費”的存在。這裡所説的“遊費”特指那些沒有被納入國家監(jiān)管範圍的“游動資金”。這個“游動資金”和我們所説的“流動資金”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種“游動的財富”,而後者則是資金按照供需要求活填空補缺。我們都知道有“熱錢”,有“遊資”,卻很少有人關注那個“遊費”的存在。其實,説它為“遊費”,不如説它是“潛資”,“陰錢”更恰當。因為它們始終是人人皆知,又令人討厭;長期處於半地下,缺少陽光的資金。但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離不開它,而且它們也確實是筆巨大的財富。
中國的社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費用”,只有通過“私下繳費”才能獲得商品和服務。這種私下交易從改革伊始就廣泛存在於各色人群和各種經濟活動中。我們可以説,中國的“遊費”的種類,繁雜和普遍性大約是世界上最為突出的一個國家,也是各種費用脫離監(jiān)管,脫離于各種審計的“天堂”。
在中國誰能抓住“遊費”,誰就摸到了中國社會的脈搏。誰能管好“遊費”,誰就能掌握到真正的大筆“游動的財富”。
1.中國的“遊費”種類到底有多少,沒有人認真總結過。其中家教,家政的比重較大。其他還有交通費,高速路費,停車費,醫(yī)院裏的“黃牛費”,以及其他各種無名費用。有人説,中國的這些費用種類“多如牛毛”,大多數(shù)沒有專業(yè)監(jiān)管;
2.中國的“遊費”金額到底有多少沒有準確的基本估計。上沒有頂,下沒有底。例如,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黑車,黑導遊,黑票等等費用沒有真正的統(tǒng)計。在許多醫(yī)療機構的就診過程中,醫(yī)生的“天價藥”長期處於無人管束的野蠻境地。就是那些無處不在的存車費,實際數(shù)字究竟多少,無人知曉。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些雜七雜八的“遊費”數(shù)字龐大驚人。
3.中國“遊費”的普遍性也是驚人,幾乎存在於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涉及各種人士。從高端的IT精英,到路邊燒烤商販,或是地攤買賣,到處都充斥著“遊費”的蹤跡。他們隨意要價,任意買賣。他們的價格與物價局無關,和稅務局更是老死不相往來,純然是一個悠然自得的“游動市場。”正是由於有“游動市場”的存在,才有“遊費”這個“游動的財富”的存在。
中國的“遊費”有一個重要特點:幾乎都是現(xiàn)金交易,所以很難納入大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管理,當然就不存在納稅的問題。有趣的是,這些“遊費”最終大多數(shù)被存入銀行或投入股市等。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的銀行存款數(shù)常年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大量的“遊費”被各個交易人用不同的方式存入銀行。
這種“遊費”中存在的不公平是十分明顯的,以家政服務為例:在北京的保姆月收入平均應當超過4000元,如果是月嫂的工資收入更是高達萬元以上,大大超過多數(shù)白領和公務員。
如果以三分之一家庭請家政或家教服務員工作計算,這些“遊費”會高達十數(shù)萬億元之巨。而那些私人家教的機構和個人的收入,更是社會上觸目驚心的龐雜,數(shù)額也絕不會低於數(shù)萬億。由於這些收入既沒有納入國家統(tǒng)計之列,也沒有被計算進中國的GDP中。所以沒有人關注到它們對經濟發(fā)展和相關數(shù)據(jù)的影響究竟有多直接。但是這些被“忽視”的“隱形財富”不僅真實存在,而且一直在推動社會消費和改善部分人群的生活水準起到重要且不可忽略的作用。
世界上的各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的“遊費”現(xiàn)象,但是無論在數(shù)量,品種和金額規(guī)模方面均無法和中國的相比。而這些確是真真實實的財富,是真正做到“藏富於民”的財富。我們應當正面和積極地關注這些“游動的財富”,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它的社會效應,如何讓這些“隱性”財富上升到全國經濟發(fā)展大盤上發(fā)揮出新的動能效果,讓這些“遊資”進入國家關注的視野之內,並納入經濟大數(shù)據(jù)之中,有利於國家經濟政策的規(guī)劃制定,特別是在新的尋找“補短板”,挖潛力,找新動能的今天,如何把這些“游動的財富”托出水面,放到陽光之下,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和經濟領域人士應當關注的大事。
中國在強化“財,稅”改革的同時,應當重視對“費”的管控,把“費”提到與“財稅”同等重要的地位,即“調財,理稅,整費”的三駕馬車,為順利實行“十三五”計劃提供新的動能。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