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臺灣“總統(tǒng)”大選只剩兩周,“行政院”仍一口氣推出三大臺商回臺投資措施。臺灣《聯(lián)合報》今日發(fā)表評論説,事實上,這三道大菜既來自執(zhí)政黨與在野黨的“政策競賽”,卻僅能供遠望,還不能親身體會。
評論説,先看赴中國大陸投資百分之四十上限的議題。在二○○六年的“經(jīng)續(xù)會”上,因“臺聯(lián)”及“獨”派人士的反對,朝野政黨“吵翻天”而未達共識;陳水扁“總統(tǒng)”後來在選舉的考慮下,進一步宣稱“任內(nèi)絕不會調(diào)整百分之四十”的投資上限,造成不少臺商籌資只能選擇第三地,于香港等地掛牌上市上櫃。
陳水扁的話既已説出口,為維護面子,“行政院”也不能改變,只得另起爐灶在裏子上“下功夫”──調(diào)整百分之四十的計算基礎。也就是將“分母加大”,變相的跨越百分之四十的上限。
評論還指出,但這樣扭曲的作法,仍擺脫不了百分四十上限的“緊箍咒”,因此企業(yè)並不看好此一政策。而且,此一政策可能只是“引”臺商回臺投資的誘餌,在企業(yè)擔心返臺補登記的資料被查稅的疑慮未解,很難達到實質(zhì)的政策目標。
當然,選舉也讓“政院”適時提出吸引臺商回臺掛牌的一二三計劃。此一計劃其時就是幾年前開放“國際板”的回收再利用,將以美金計價改為以新臺幣計價,而改成讓海外臺商回臺掛牌上市櫃,但此一措施的荒謬性與吊詭,卻在於“排除大陸臺商掛牌”。
陳明通説“擔心大陸臺商返臺以股票換鈔票”,認為未來臺商返臺掛牌籌資結(jié)果,錢又會進入大陸,不會留在臺灣投資,而且陸資也會伺機介入臺股、臺企,會有安全問題。
這樣的思維邏輯,對於現(xiàn)在上市企業(yè)中如統(tǒng)一、寶成等在大陸投資的企業(yè),又不知做何解釋?
評論最後説,至於“大赦臺商”的政策,也只是一帖安人心的維他命而已。畢竟,臺商經(jīng)過三次補登記,願意辦的幾乎都已補報戶口了,其餘的誰又願意為了返臺被罰“五萬”,還得擔心留下秋後算帳的把柄呢?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