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穆迪和標準普爾兩家國際評級公司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信用評級展望從“穩(wěn)定”調整為“負面”,引起國內外關注。主權信用評級應對一個經濟體的長期債務狀況和經濟增長前景進行客觀評價和判斷,但上述兩家公司對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調整並不客觀公正。這裡以穆迪公司為例進行分析。
穆迪公司對我國信用評級展望作出調整的第一條理由,是政府債務導致財政狀況趨弱。從國際比較看,這完全站不住腳。2015年我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約為40%,遠低於美國約75%、日本超過200%和歐元區(qū)90%的水準。有關調查顯示,無論按寬口徑還是按窄口徑計算,我國主權資産凈額均為正值,這表明我國政府有足夠的主權資産來覆蓋主權負債。此外,穆迪公司簡單地認為我國政府債務水準上升,卻沒看到這與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密切關係。我國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guī)模,目的在於降低企業(yè)負擔、激發(fā)企業(yè)活力,同時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業(yè)、脫貧等公共服務和民生支出。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均處在安全、合理區(qū)間,完全有實力和條件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
穆迪公司對我國信用評級展望作出調整的第二條理由,是外匯儲備下降帶來負面影響。從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趨勢和變化原因看,這一判斷顯然是片面的。從變化趨勢看,我國外匯儲備從2014年6月開始有所下降,但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逐步企穩(wěn)回升,外匯儲備降幅收窄,2016年3月外匯儲備餘額較上月增加102.58億美元。從變化原因看,外匯儲備下降與人民幣貶值引發(fā)資本外流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企業(yè)合理的資産再配置以及外匯儲備在支援企業(yè)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2014年以來,我國企業(yè)積極開展海外投資和並購。2015年我國企業(yè)實施海外並購項目達到593個,累計交易金額40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企業(yè)境外並購實際交易金額165.6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外匯儲備下降所代表的並不是國際資本大規(guī)模撤出,而是中國企業(yè)正在大踏步走向國際市場,是中國打造高水準開放型經濟的表現。
穆迪公司對我國信用評級展望作出調整的第三條理由,是推動改革存在不確定性。事實上,任何一國的結構性改革都是長期而艱巨的。當前,我國的改革具有全面性、深刻性、複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黨和政府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改革的成效是顯著的。在一些國家改革進程停滯的情況下,我國政府預算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司法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財稅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事實證明,我國改革前景光明,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
此外,有評級公司認為“中國投資佔GDP比率維持高位,信貸規(guī)模增長持續(xù)高於GDP增速,且信貸增速加快”,這會對中國經濟産生負面影響。這個觀點一方面忽視了我國仍處於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中,較高比例的投資是必要且合理的;另一方面沒有看到我國經濟增長正在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而且投資結構正加快優(yōu)化。
可見,一些國際評級公司對我國評級展望作出調整的理由站不住腳,特別是對我國近年來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中央政府債務水準依然較低的現狀視而不見。還應看到,各國國情差異很大,如果僅從數字出發(fā)作出判斷,難免會有失偏頗。為了使評級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不妨在下結論之前多研究一下各國的具體國情,多做些深入具體的調查研究。(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