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杭州9月6日電(見習記者 鄭寓亮)“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王守常這段引自《孝經(jīng)》的闡述,也成為了于6日開幕的中華慈孝文化節(jié)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的注腳。
在往屆活動的基礎上,此次的中華慈孝文化節(jié)通過邀請宗教各界人士,共同開展了“傳承慈孝·五教同行”啟動儀式,旨在為“孝”文化注入新的內(nèi)涵。
“‘中國’這兩個字,是孝親文化的載體。”王守常開宗明義的闡述了孝親文化之於“中國”的關係。他解釋説,這裡提及到的“中國”,不僅僅單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包括三千多年曆史演變裏的“中國”概念。
“‘中國’一詞最早以複合詞形式出現(xiàn),是在一座已出土的周代鼎器的鼎底被發(fā)現(xiàn)的。”王守常舉例説明“中國”二字的歷史淵源,他還説到在上世紀80年代于新疆考古出土的一副漢代護臂上,發(fā)現(xiàn)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這更加説明瞭自漢代以來,便有了“中國”這一説法。
王守常認為“中國”的概念不僅僅是地理概念,也不僅僅是血緣的概念,中國應該是文明、文化的概念,他還表示,作為在中華大地上演進了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要素之一,慈孝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大地的所有文化都是慈孝的概念和通義。
談及在當下語境中討論慈孝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時,王守常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在當下的價值(混雜),人心無所歸屬的時候,慈孝文化是對人們能夠有所歸屬來説,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這個概念還附帶中國的概念裏,作為所有價值觀念的載體。”
慈孝是五教的通義。在宗教經(jīng)典與教義中,能找到許多與慈孝相關的教導:佛教裏有兩部寫作于魏晉南北朝的佛經(jīng):《佛説孝德經(jīng)》和《佛説父母恩難報經(jīng)》,還有道家老子説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在伊斯蘭教、基督教實踐思想中,也處處可見慈孝文化的因素。
王守常也表達了他對於中華慈孝文化節(jié)的冀望:“我們希望通過浙江省這樣的文化集會,可以推動五教同行,進一步推動慈孝文化,進一步在今天的文化道德建設中起到它應該起的作用。”
據(jù)了解,此次活動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辦,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杭州靈隱寺承辦,並得到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的大力支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