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蕉嶺縣“抗日三英傑”傳記叢書》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首發(fā)儀式。(中國臺網 普燕 攝)
臺灣網10月21日北京訊 (記者普燕)“臺灣同胞在中國人民抗日鬥爭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兩岸同胞一起努力實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臺灣的光復,這是有史有據、‘臺獨’份子無法扭曲辯駁的歷史事實。”
21日下午,《蕉嶺縣“抗日三英傑”傳記叢書》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首發(fā)儀式。全國臺聯(lián)副會長楊毅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作如上表述。
《蕉嶺縣“抗日三英傑”傳記叢書》共包括《丘逢甲傳》、《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和《羅福星傳》三本史料傳記,詳細敘述了祖籍廣東蕉嶺縣、在臺組織、參與臺灣同胞抗日活動的先烈丘逢甲、謝晉元、羅福星的英勇事跡,極大填補了臺灣史中抗日曆史研究空白,也為青少年了解臺灣抗日史提供了一個珍貴資料。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臺聯(lián)會長汪毅夫,原國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xié)會副會長孫亞夫,北京市臺聯(lián)會長鄭大,九州出版社副社長李勇,團結出版社社長梁光玉,中共廣東省蕉嶺縣委常委、副縣長南嶽華等領導和負責人以及丘逢甲、羅福星後代等出席了叢書首發(fā)儀式。為《蕉嶺縣“抗日三英傑”傳記叢書》的出版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的蕉嶺籍著名徐博東也出席了首發(fā)儀式,並在儀式上致詞。
珍貴史料“拼出”真實的臺灣抗戰(zhàn)史
蕉嶺縣“抗日三英傑”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的事跡,分別呈現(xiàn)在甲午戰(zhàn)後臺灣人民反割臺鬥爭、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和大陸抗擊日本入侵的三個不同歷史時期。對這些史料和事跡進行蒐集整理和書寫出版,既是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和緬懷,也是對臺灣抗戰(zhàn)史的見證。
在長期日本殖民統(tǒng)治和李登輝等“臺獨”勢力的管制下,臺灣很多抗日史料遭到不同程度損毀和遺失,因此,該系列叢書的出版非常不易,尤其是《臺灣抗日英烈——羅福星傳》的撰寫更是經歷波折。
《臺灣抗日英烈——羅福星傳》的作者之一、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創(chuàng)院院長徐博東教授介紹,自己與湖南師大文學院黃志平教授1987年合作出版《丘逢甲傳》時,就萌生了給英烈羅福星立傳的念頭,但因相關史料缺乏,已有史料真?zhèn)坞y辨,故遲遲不敢動筆。
2011年,徐博東與黃志平教授重拾舊願,再次提筆,在史料和經費缺乏的情況下多次輾轉廣州、臺灣等地,遍訪圖書館、檔案館、走訪鄉(xiāng)間耆老……千方百計收集材料,在社會各界和羅福星後代的支援幫助下,歷時四年半終於完書,期間兩位教授均因勞累成疾多次入院治療。
“做歷史研究,就像做拼圖,一片一片,慢慢地將整個事件拼合起來”,丘逢甲侄孫女、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xié)進會會長丘秀芷感嘆道,叢書中的眾多珍貴詩文、信件、圖片,讓更多人觸摸到過去那段真實的歷史,感受到先烈們?yōu)闋幦≈腥A民族獨立自強而奮勇抗爭的革命精神。
兩岸尋求更多共識警惕“文化臺獨”
“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臺灣同胞共計犧牲了六十多萬人,但到去年為止,有名有姓有一定事跡的,總共收集整理不到200人”,楊毅周表示,這次從書的出版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希望可以出版更多抗日史料,以辯駁反擊“臺獨”份子,尤其是李登輝等人否認臺灣同胞參與抗日的謬論。
“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記住臺灣抗日曆史的事實”,楊毅周認為,兩岸有共同的歷史觀,尤其在抗日鬥爭領域具有最多共識,期冀未來“兩岸可共編教科書,為青年人做出正確引導”。
徐博東教授也認為,過去“臺獨”史觀主導的歷史教育扭曲了臺灣歷史觀,尤其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教育對如今的臺灣青年影響非常大。作為學者,他最擔心的是臺灣的‘文化臺獨’通過否認歷史,篡改課綱進一步把臺灣社會‘臺獨化’,“這是我們應該高度警惕的”。這也是徐博東教授等專家學者努力收集史料出版叢書的初衷,“希望弘揚革命先烈的愛國事跡,引導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繼承愛國精神,銘記歷史教訓,為民族統(tǒng)一富強而努力”。(完)
儀式一開始,所有與會人員為抗日戰(zhàn)爭犧牲烈士默哀三分鐘。(臺灣網 普燕 攝)
《丘逢甲傳》、《羅福星傳》作者之一、徐博東教授介紹寫作歷程。(臺灣網 普燕 攝)
全國臺聯(lián)會副會長楊毅周出席叢書首發(fā)儀式並致辭。(臺灣網 普燕 攝)
北京市臺聯(lián)會會長鄭大出席叢書首發(fā)儀式並致辭。(臺灣網 普燕 攝)
羅福星孫女羅秋昭出席叢書首發(fā)儀式併發(fā)表講話。(臺灣網 普燕 攝)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