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30日電 臺灣《旺報》30日刊文《臺北城區(qū)的街道名》,文章稱臺灣當(dāng)局在對臺北街道命名的過程中,注重宣傳中華文化,體現(xiàn)了兩岸之間的文化同一性。臺北的街道名,如同架在臺灣海峽的一座橋,連接著海峽兩岸民眾的心。
文章摘編如下:
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濕冷,濛濛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shù)摹岸靵砼_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到這裡就是到我家
一行的幾個大陸小夥伴多找到自己家鄉(xiāng)對應(yīng)的街道牌,先是我抑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指著“武昌街”歡呼好久,隨後是來自河南的高崇同學(xué)嚷著要在“環(huán)‘河南路’”路牌下拍照,嘴上嚷著:“到這裡就是到我家了,來來來,歡迎大家來我家參觀,路上的都是我家的親戚。”她一邊言語,一邊伴著誇張的動作,惹得大夥不禁捧腹大笑。一路走下 來,還經(jīng)過了漢口街、漢中街、峨眉街、成都路、昆明路、西寧南路等。
臺灣大學(xué)的偉琦同學(xué),自告奮勇地為我們盡起導(dǎo)遊的義務(wù),一路上很盡職地給我們介紹西門町每條街的特色美食。昆明街牛店的滿漢牛肉麵,峨眉街的阿宗面線,成都路的楊桃冰,西寧南路的低脂雪糕……看到熟悉的街名,遇到如此多耳熟能詳?shù)拿朗常♀钒閭兩俨涣俗聛泶箫柨诟!?/p>
享用完臺北美食之後,偉琦還告訴我們,在臺北的老城區(qū),路名儼然就是一個中國大陸版圖的縮影,街道名大致是按照中國省分和城市的東南西北位置去命名。比如城市街道,往往東部叫南京路,西部叫長安路,吉林路在東北邊,桂林路則在西南面,所以早期在臺北市,熟知大陸地理的人,想要在臺北市迷路,基本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以臺北車站為中心,如果你要去成都路,往西南方向一定能夠找得到,如果你要去吉林路,只要知道東北方向就可以了。
共同歷史植根生活
聽她這麼説,我聯(lián)想起另外一件事,頓時恍然大悟,難怪來臺第一天晚上和臺灣室友靜山聊天,當(dāng)時驚嘆他的大陸地理知識紮實。
我個人直觀感覺到,臺灣“90後”青年學(xué)生對大陸的地理知識普遍了解不多的。沒想到我理解錯了,原來臺灣地名文化中滲透著濃厚的大陸地域情結(jié)是割捨不掉的,共同歷史文化早已植根于臺灣人的日常生活,臺灣同學(xué)對大陸地理名詞如此熟悉,也自是理所當(dāng)然。
有關(guān)臺北路街的命名,臺灣同學(xué)開玩笑的説,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後,思念故土,以大陸各省城市命名,每天在“大陸的東南西北”上走來走去。後來查了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些街道的命名早在日本投降後就開始了。1945年臺灣光復(fù)以後,當(dāng)時國民政府為了強(qiáng)化民族精神教育,把很多日式地名改為有中國氣息的名字,以消除殖民文化影響。
架在海峽的一座橋
無論是臺灣民間的流傳,還是史料事實,都説明一點:臺灣當(dāng)局在對臺北街道命名的過程中,注重宣傳中華文化,介紹中國大陸地理知識,加強(qiáng)大陸與臺灣的紐帶聯(lián)繫,增強(qiáng)民眾的中國意識,體現(xiàn)了兩岸之間的文化同一性。臺北的街道名,如同架在臺灣海峽的一座橋,連接著海峽兩岸民眾的心。
[責(zé)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