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27日載文《大陸人看臺灣 兩岸大學社團文化大不同》,作者是上海復旦大學學生,由於剛到臺灣大學時課目不多,因而有機會親身體會社團活動。作者認為,相比于大陸高校社團的“草根”性和“強撐門面”,臺大社團的裏的社員參與活動認真而真誠,絕不只是和稀泥而已。
文章摘錄如下:
剛來臺大的時候,習慣了過去每週20節(jié)課以上的我,一時還難以適應(yīng)個位數(shù)的課,即使填上講座、旁聽和泡圖書館的時間,還會覺得太悠閒。在開學兩周後社團的“百團大戰(zhàn)”期間,我抱著“公益”的目標進了臺大手語社。但與我最初預想有所不同的是,這個社團的主要活動並非週末的社會公益,而是校內(nèi)手語教學與表演。
手語教學的老師是臺灣手語協(xié)會負責人,有聽説障礙,但帥氣、樂觀,每次説到給小女兒吹頭髮的時候都會笑得很溫暖。在週三的專業(yè)教學之外,還有週一的午餐會和週五的草坪教歌──由手語水準突出的資深前輩或幹部教大家手語歌。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