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象牙塔”,兩個看似毫無瓜葛的詞,如今卻被綁在一起。日前,南昌市疾控中心公佈的數(shù)據(jù)顯示,南昌已有37所高校報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5年來,當?shù)厍嗄陮W生艾滋病疫情年增長率為43.16%。其實,近些年,全國多地“染艾”學生都在迅速增加。
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成問題。近年來,頻頻有高校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或殺人,比如上海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中國傳媒大學李斯達強姦未遂殺人案等。本是一方凈土的高校,如今仿佛中了魔咒一般,變得污穢不堪。我認為,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唯“學習”是圖。拼命學習,考個好大學,是多數(shù)孩子和家庭想要改變生存環(huán)境的希望。因此,家庭、學校、社會從小都為學習開綠燈,而不重視孩子的健康、道德教育。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基本健康常識,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風險意識。上了大學後,很多家長以為萬事大吉,便會放鬆管理。加之高校相關工作沒有及時跟進,導致孩子進入放養(yǎng)狀態(tài),諸多問題隨即暴露。
其次,性教育缺失。在家裏,多數(shù)家長在性方面本就知識匱乏,再加上羞于啟齒,根本無法幫到孩子。在傳道授業(yè)的高校,性安全教育課也被忽視了,即使開設往往流於形式,沒有發(fā)揮太大作用。最終,色情影像、同齡人交流成為孩子們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他們只知性,卻不知如何安全地性。
再次,健康體檢不到位。我國0~24歲兒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健康體檢,被人為分配到不同機構進行,就像被切成片段,既不能彼此延續(xù),也不能相互利用。另外,健康體檢參差不齊,沒有針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心理健康進行評價,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無隨訪機制。
最後,忽視心理教育。在心理學上,18歲~25歲被稱為“最艱難階段”。主觀上,大學生希望獨立思考問題,但客觀上,剛剛離開父母的他們,就像人生第二次“斷奶”,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不能及時調整,可能陷入心理困境。孩子的異變很多家長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高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蹺課率很高,老師講得也漫不經(jīng)心。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關心、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只因為他們是孩子,還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呼籲,社會各方行動起來,一起查漏補缺,不讓大學生處於放養(yǎng)狀態(tài)。希望國家出臺政策,像管理身份證似的管理孩子們的健康體檢檔案,保證一年一次,由專門醫(yī)生負責,並設立特殊執(zhí)業(yè)許可權醫(yī)師可訪問的隱私專區(qū),以便為孩子提供最具針對性的發(fā)育、心理幫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