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宏本科畢業(yè)後選擇前往臺灣大學讀書,圖為鄭良宏在臺留影。(鄭良宏供圖)
搭建兩岸青年“心”平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帶著“為兩岸增進了解做點什麼”的想法,鄭良宏交流學習結束回到北師大後,就找到了港澳臺辦公室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創(chuàng)建一個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社團,在他的遊説與爭取下,這個想法最終取得學校方面的支援。考慮到當時在大陸就讀的臺生較少,港澳學生較多的情況,他們最終決定將服務對象從臺灣擴大至臺港澳。2010年10月,“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協會”在北師大建立。
接下來的日子,鄭良宏運用一切課餘時間,與社團小夥伴們籌劃交流組織事宜,他們聯繫到在大陸高校中就讀的為數不多的臺生,甚至跟她們寫信、電郵,溝通彼此想法,令他們欣喜的是,很多臺灣學生都非常積極,他們很快回復並加入,成為該協會的第一批臺生代表。
“雖然兩岸年輕人彼此間還有點生澀,但辦起活動卻毫不含糊。”回憶起協會舉辦的第一場活動,鄭良宏如今仍記憶猶新。“第一次和臺灣小夥伴合作組織臺灣美食節(jié),因為沒有拉到什麼贊助,所以大家都是勒緊褲袋一搏。不僅從臺灣空運了很多食品,還做介紹展板,在BBS上發(fā)佈,更有很多臺灣同學慕名而來免費推介支援。很多大陸學生是第一次認識臺灣的朋友,覺得他們熱情、溫和、特別有禮貌……”
這次美食節(jié)的舉辦,也讓鄭良宏感受到了兩岸青年人渴望對話與交流的願望。“雖然大家也會在某些問題上有不同想法,但對敏感問題,大家採取了默契地回避,畢竟公約數還是更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做的就是這星星之火。作為學生我能做的不多,但至少能努力地去試一試。”
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協會發(fā)展至今已經五年。據鄭良宏介紹,第一年協會被評為北師大“最佳新秀”,之後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十佳社團”。現在是清一色的90後,更活潑,更有想法,臺灣學生、香港學生在協會中也擔任起要職,活動內外都聯繫頻繁,所承辦的活動越來越多樣,並與臺灣高校直接合作,這個平臺,正在逐漸變成陸港澳臺學生共同的家。
在鄭良宏看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青年怎麼樣,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的成長狀態(tài)和交流態(tài)度也將從根本上影響著兩岸的未來。“我始終相信,兩岸的未來在青年!”
如今,鄭良宏正在臺灣大學中文所攻讀碩士研究生,他希望畢業(yè)後能夠回到家鄉(xiāng)泉州做一些促進兩岸交流的工作。“我不能決定你怎麼想,但是我可以決定我怎麼做。”鄭良宏説:“在很多人還在選擇觀望,對兩岸交流持有懷疑態(tài)度,甚至是失望的時候,我們無法決定他們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實實在在的對話,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努力,用行動給大家希望,帶來正面的思考,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臺灣網記者 高斯斯)
[ 責任編輯:高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