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7月13日訊 設于荷蘭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12日公佈所謂的南海“仲裁結果”。對此,臺灣主流媒體紛紛發(fā)文,指仲裁庭昧於事實的裁決勢必將加劇南海緊張局勢,呼籲兩岸應聯(lián)起手應對。
南海仲裁鬧劇將加劇區(qū)域緊張
臺灣《聯(lián)合報》指出,仲裁庭為了作出有利菲律賓的判決,將南沙群島所有島礁皆認定為“礁巖”,連適於人居的太平島都被貶抑為“礁”,這完全是“指鹿為馬”的行徑,昧于既存事實,毫無公信可言。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文章指出,仲裁庭對於海中地物是否能夠為島,提出了非常嚴苛的標準,甚至是必須維持穩(wěn)定的人類社群,或是完全不依賴外來資源的支援。
若乙太平島的標準來説,面積達0.51平方公里,有飲水、自然泥土、原生植物,長久以來保持超過百人在島上生活等條件都無法符合仲裁庭所設立標準的話,那麼衝之鳥根本不可能成為具有延伸200海裏專屬經濟海域能力的島嶼。看見連太平島這麼優(yōu)秀條件的島嶼都不被認定,肯定有許多類似衝之鳥主張的國家正在擔憂什麼時候會被拿出來接受嚴格檢視。
文章認為,南海“仲裁結果”勢將牽動南海局勢朝向緊張態(tài)勢發(fā)展。仲裁本意在解決爭端,但本仲裁的結果卻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紛爭,對區(qū)域政經情勢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時報》的另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南海仲裁案等於開啟了南海衝突的“潘朵拉盒”。美、日基於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zhàn)略重要,企圖連結東海和南海爭端,相互呼應,但其他東盟國家則不願和大陸對抗而失去經商利益。即將和大陸舉辦“2016海上聯(lián)合”軍演的俄羅斯,不但借和中方的聯(lián)合演習,強化北方四島軍力,重返遠東;而且借由和中方南海艦隊的聯(lián)合演習前進南海,大有重返河內的趨勢。南海一旦發(fā)生擦槍走火的意外,恐難善後。
臺灣兩岸政策協(xié)會副理事長陳建仲認為,這場裁決實在是一場鬧劇,菲律賓做賊喊抓賊。他在《中國時報》刊文指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背後給她拉弓的是美國,而美國又不承認《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因為這會限制了她到處獵物的權利。所以這場裁決實在是一場鬧劇,它的決定是無效的,沒有約束力,不會被大陸所接受和承認,因為它不是根據國際法,而是根據強權。
臺媒吁兩岸合作 捍衛(wèi)南海祖産
臺灣“中央日報”評論文章認為,在馬英九時代,臺灣對美國要求其放棄“十一段線”的主張從不妥協(xié);然而,蔡英文卻對“十一段線”始終避而不談,只談太平島而不談其他。事實上,如果沒有“十一段線”的國際法基礎,太平島的國際法地位必然受到質疑,這正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有鋻於此,文章呼籲蔡英文當局與其一味倒向美國,不如把此一事件做為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
臺灣《旺報》同樣認為兩岸此時應聯(lián)手應對。文章認為,儘管南海仲裁案,對兩岸都不利,但換個角度看,兩岸如何進行對話?如何共同維護祖先留下來的“祖産”?這是兩岸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商談的作法,未來在南海可能變成一個火藥庫的狀態(tài)下,兩岸只有坐下來協(xié)商,才能共同維護南海權益。
《中國時報》評論文章指出,大陸自2013年以來,即聲明不接受及不參與該仲裁案的立場,而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在“仲裁結果”宣佈前,亦聲明南海“仲裁結果”對臺灣沒有約束力。蔡英文當局在南海的因應作為上,切勿畫地自限,自廢武功,莫因陷入島內政治的“統(tǒng)獨”迷思,動搖1947年以來的“十一段線”主張,造成臺灣在兩岸關係及南海博弈中進退失據。
文章強調,蔡當局應該認清國際強權的實力原則,美國為了遂行其亞太再平衡政策抵制大陸崛起,一再拉攏臺灣,但是在南海爭議上顯然是以其自身利益為優(yōu)先,不會顧及臺灣的權益。蔡當局如果指望美國,後果很可能如同太平島的“仲裁結果”一般。面對國際強權對南海的染指,兩岸只有共同捍衛(wèi)這片祖先留下的資産,才對得起歷史。(臺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