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即將卸任的領導人會像馬英九這樣“勇猛精進”。他不顧美國反對,勇登太平島伸張主權;猛嗆日本衝之鳥礁,力爭漁權;直接回應世衛(wèi)大會(WHA)邀請函,強調(diào)臺當局堅持“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原則,並糾正蔡英文新當局的意見錯誤;不理會“中研院長”翁啟惠“要做到最後一刻”想法,以“請辭待命”直接批準翁的舊辭呈,甚至還興致勃勃要約見新“中研院長”人選。馬英九本週五(20日)卸任,到任期最後一刻,都不輕棄大權與重任。
美國《世界日報》16日發(fā)表社論指出:馬英九如同打雞血般的亢奮作為,全然不同8年任期中多數(shù)時刻憂讒畏譏,對改革難以堅持而常胎死腹中,“油電雙漲”如是、公教退休金改革如是、核四商業(yè)運轉(zhuǎn)、乃至兩岸服貿(mào)協(xié)定施行案,都虎頭蛇尾,成在野黨嘲諷攻擊對象,藍營支援者由力挺到心灰意冷,更是國民黨再失政權的禍首。許多人都在問:這麼“英勇任事”的馬英九,早幹什麼去了?
平心而論,馬英九是篤實想做事的人,但就因太在意別人指責他做錯事。這種“好學生”性格讓他任事必求完美,不能妥協(xié),稍有受挫,經(jīng)常見解釋比作為多,有阻力的改革由他推動更加困難。在野黨稍有攻擊,馬英九就退縮讓步,以致明知自己有理,也不能堅持到底,讓王金平、柯建銘關説案硬生生變成“馬王鬥爭”,逼得馬在第二任期4年幾乎毫無作為,全然撤守,埋下國民黨選舉大敗的命運。
另一關鍵,是馬英九無法逆轉(zhuǎn)國際趨勢的變化,和多數(shù)執(zhí)政黨一樣,都遇到網(wǎng)路新世代的挑戰(zhàn)。青年世代收入不佳,貧富差距擴大,新世代無希望感暴增,反社會行為加劇,再加上臺灣教改本土化洗禮,新世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銳減,所謂“天然獨”世代,“反中”力量更強烈,以致爆發(fā)“太陽花學運”,以反“立法院”之名反國民黨、反當局,更令馬英九提前變跛鴨,幾乎是令難出“總統(tǒng)府”。
距他卸任僅5天,如果要評斷馬政績,這8年道路,是成也兩岸,敗也兩岸。正如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評價:這8年來,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兩岸關係開創(chuàng)和平發(fā)展的新局面。建立政治互信,開展良性互動,減少雙方在對外事務上的摩擦和內(nèi)耗。這8年的兩岸關係,得到兩岸同胞的廣泛支援,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肯定,這是有目共睹,也不容否認,將寫入史冊。
儘管臺灣的“國發(fā)會”民調(diào)指出,民眾對馬施政“推動活路外交,免簽證國大增”滿意度最高,卻換不回馬英九內(nèi)政沒有作為的評價。關鍵仍在經(jīng)濟政策打不開瓶頸,兩岸紅利無法分潤到基層,無論兩岸再怎麼努力,“反中”等於反權貴的刻板印象已形成。於是頂新魏家、旺旺蔡家都成“人民公敵”,加上國民黨內(nèi)也傳貪瀆案,“行政、立法兩院”秘書長都因受賄繫獄,再加上食品衛(wèi)生案頻傳,“衛(wèi)福部”無能未有效應對,更添馬當局罵名。儘管諸多指責並非事實,對馬當局也未盡公允,但民粹主張排山倒海而來,終究推倒了國民黨,讓政權再次輪替。
這樣的成績單,馬英九當然不甘心,但他能怎麼辦?國民黨內(nèi)已人心潰散,公務體系更是“待命看守”,做什麼都不對,於是馬英九隻好向外突破。馬英九個性就是不信邪,內(nèi)政做不出成績,“外交”總行吧?更何況,海洋法就是馬英九的專長,於是登太平島主張南海和平,衝撞衝之鳥攻擊日本島礁妄想擴充主權,逼新當局面對“九二共識”,馬想在敗中求勝,更是對自己8年政績的堅持。他要向世人證明,曾有個堅持主權的馬英九,臨卸任前,也絕不輕言放棄責任。
就是這種心情,讓馬英九頻頻拋出政策“回馬槍”,要逼新當局面對現(xiàn)實,和蔡英文搏腕力。他要提醒新當局,“九二共識”絕不能輕棄,是兩岸和“外交”未來必行的道路。儘管新當局不想聽、也不愛聽,馬英九依然故我。因為馬英九相信,未來臺灣民眾會懷念他,相信自己是盡責的好領導人。看來所有這一切,只有等待未來歷史的評價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