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報》資料圖
臺灣網6月2日訊 剛剛上任不足兩周的民進黨新當局5月31日通過一紙命令,廢止了推行數年、意在糾正錯誤史觀和日本“皇民思想”的“微調課綱”。香港中評社發(fā)表評論指出,廢止“微調課綱”無疑是一種挑釁行為。民進黨當局不怕被指責“意識形態(tài)治國”,也不理會大陸的警告,想做就做,迫不及待,必須承擔其後果。
臺下臺上,一個口號,兩套標準
回顧一個月前,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在記者會上表示,大陸對“九二共識”的要求是合理的,因為“我們沒有對臺灣新候選人提出過超出2008年以來的新要求”、現在“球在臺灣新的當政者手上”。對此,民進黨發(fā)言人阮昭當時的回應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立場非常清楚,就是“維持現狀”,維持臺灣的“自由與民主”,維持臺海和平與兩岸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現狀。
而如今,民進黨從臺下走到臺上,“維持現狀”的大旗依然還在,不過行動起來卻執(zhí)行著另外一套標準。這一點,從蔡英文在文化、教育層面的人事佈局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來。
臺灣《旺報》文章指出,蔡英文在文化、教育層面選擇了“自己人”,他們都帶有濃厚的政黨色彩,顯然在社會價值取向及其發(fā)展方向領域,蔡當局希望由自己人來忠實執(zhí)行民進黨的路線與政策。
文章稱,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長期以來就展現出清晰的“臺獨”意識形態(tài),曾是民進黨“去中國化”悍將,在課綱微調問題上更站在國民黨對立面。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是教育領域最堅持反“課綱微調”的常任文官。這兩人登上關鍵職位,代表了蔡當局決心回到李登輝及陳水扁時代“去中國化”政策舊路線,再度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連結,讓臺灣青年無法認同中國和中華文化。
“微調課綱”凸顯“柔性臺獨”路線
被蔡當局宣佈廢止的“微調課綱”,是由馬當局于2014年通過,旨在矯正2012年課綱版本中的一些問題。比如針對部分課本將“慰安婦”寫成“有些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等,做出微調,加上“被迫成為慰安婦”。微調的目的是糾正部分錯誤的史觀和日本“皇民思想”。
香港中評社報道指出,蔡當局一上臺即廢除這些修訂,從2016學年度開始,回復到2008、2011年發(fā)佈的舊版課綱。蔡當局的做法被質疑帶有濃厚的“臺獨意識”及日本“皇民史觀”,是企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去中國化”,推動“柔性臺獨”。
臺北學界人士唐彥博表示,蔡當局會一上任就廢“微調課綱”是政治考量,但背後有其文化教育的考量,就是要讓臺灣本土意識高漲,在“天然獨”上面加重力道。
選擇挑釁,必須承擔後果
“微調課綱”輕易被廢了,後果是什麼?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5月25日曾針對課綱一事表示,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民進黨當局)是維護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還是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主張;是繼續(xù)走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之路,還是重蹈挑起臺海緊張動蕩的覆轍;是增進兩岸同胞感情與福祉,還是割裂同胞間的精神紐帶、損害同胞根本利益,在這些重大問題上,臺灣當局更須以實際行動作出明確回答,並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馬曉光強調,如果民進黨當局以後一種選擇來寫自己的“答案”,必須承擔由此産生的後果。中評社評論指出,馬曉光所言不會是一句簡單的勸告,所説不會是一句空話。
文章稱,廢了“微調課綱”,其後果是嚴重的。今後在“臺獨”和“媚日”史觀之下,臺灣人民在心理上與大陸人民會越走越遠,兩岸民意甚至會加速對撞;下一步臺灣當局甚至可能會再修改成“臺獨課綱”。
廢止“微調課綱”無疑是一種挑釁行為。做了就得承受後果,民進黨當局都有所準備了?目前兩岸關係表面上看似平靜,但越平靜越兇險,民眾不能掉以輕心。(臺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