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考:不可或缺的社會景觀
今年,是恢復高考的第40年。
高考,實在是太特殊了。每逢這一節(jié)點,除了數(shù)百萬考生,舉國進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車輛禁鳴、交警護航,連廣場舞也為之停跳幾天;在各路媒體上,高考的消息鋪天蓋地,無處不是公眾的追憶往昔與趕考學子的勵志誓言,連廣告行銷也要蹭上高考;而只要高考語文考試作文題一公佈,一年一度全民寫作文的網(wǎng)路狂歡又要上演……
高考太特殊了,特殊到在這幾天,空氣裏,幾乎每一個分子都在傳達一個資訊:現(xiàn)在在高考。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以花樣百齣的形式參與高考,放眼全世界,這樣一幕都是罕見的。
高考業(yè)已恢復40年了,但它所承載的社會期待絲毫沒有減輕,輿論在其面前依然不能“淡定”。對於無數(shù)中國人來説,高考是“一次考試、終身緬懷”,懷念與感激,期待與反思,在這幾天洶湧而至,將高考的每一個細節(jié)與紋路審視一遍。
在某種程度上説,高考呈現(xiàn)“特殊”的一面,引發(fā)超乎尋常的關(guān)注,恰恰由於它是“正常”的。正常,體現(xiàn)在於高考本身的存在,就是對於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常識的重申。尤其是在對社會流動性的討論日益高漲的今天,高考所承載的,不只是一次考試,而是公開、透明的社會底線,是勤奮刻苦的傳統(tǒng)價值觀。尤其是當社會的複雜面相不斷顯現(xiàn),“背景”“關(guān)係”乃至“顏值”等不可捉摸、難以確定的遊戲規(guī)則被廣泛批判,相形之下,高考無疑是最為正常、最為透明的規(guī)則。社會形態(tài)無論歷經(jīng)怎樣的改變,高考可以歷經(jīng)40年而熱度不減,從某種程度上説,是人們在世事變遷中對常識、底線的渴望。
高考在微觀層面,是個人奮鬥、改變命運的呈現(xiàn);從宏觀層面,它也是社會公正的標記。高考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步,早已嵌入了宏大敘事的話語中,成為國家發(fā)展路徑的一個注腳。恢復高考以來的40年,與之相伴的是命運選擇的自主,社會秩序的構(gòu)建,居民財富的累積,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這些雖都非高考之功,但高考所體現(xiàn)的對知識的尊重,對權(quán)利的認可,對拼搏的鼓勵,都是中國這幾十年成就的精神源頭。因此,對高考任何的禮讚都是應該的。
不可否認,高考並非完美無瑕,高考改革同樣是一個高頻詞彙。無論怎樣改革,都不應忘記高考的精神氣質(zhì):知識學問的涵養(yǎng),個人選擇的自由,考試規(guī)則的公平。高考的改革,也當順著這樣一條正常的軌道,貫徹著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形成的平等、公平的共識,照顧個體的幸福,符合人性的期待。全社會對高考,因感念而聚焦,因珍惜而期待。
恢復高考走過40年,它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社會景觀,我們已無法設(shè)想沒有高考是何種面貌。今天,我們依然因為它的到來而激動,因為它承載了人們對社會的期待:它有改變命運的希望,它有公平透明的底線。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