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後實習生“個性”,不代表絕大多數(shù)90後實習生都這樣有“個性”。
《一張圖看懂70後80後90後的區(qū)別》的帖子曾火遍網(wǎng)路,其中一條區(qū)別就是:“70後是加班狂,80後拒絕加班,90後拒絕上班”。似乎步入職場的90後總給人一種任性、自我的感覺,以至於有人感慨,“遇到90後,我十幾年的管理經(jīng)驗要清零了!”(《人民日報》4月19日)
同一篇文章中,談到一個內涵豐富的案例。在一次策劃會上,部門主任對一名90後實習生説:“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結果該實習生很認真地説:“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不少網(wǎng)友以此批評90後太有個性,沒有眼色,不懂得做人,缺乏基本的職場修養(yǎng)等等。
這個帖子的內容究竟是否屬實,存疑。即便屬實,又能説明什麼呢?
首先這是一個極端案例,願意與部門主任“衝撞”的實習生不多。即便有,恐怕連百里挑一都達不到。筆者所供職的媒體每年來來往往的實習生有幾十名,從沒有哪個實習生拒絕訂盒飯,更不要説與部門主任正面“衝突”——再説,部門主任通常也不會安排實習生訂盒飯。
一位90後實習生有“個性”,不代表絕大多數(shù)90後實習生都這樣有“個性”。在現(xiàn)實中,有的90後實習生比較會“來事”,比如主動掏腰包幫大家訂盒飯,難道因為個案就得出90後實習生都會“來事”?
任何一種標簽,都帶有可笑可氣的成見。掩蓋共性,不承認差異;樣本過少,結論經(jīng)不起推敲。事實上,80後當年也被標簽化過,像“非主流”“腦殘”“自我”這些詞也曾加諸他們身上,一些“遺老遺少”也曾怒其不爭,可如今誰還這麼以為?不難想像,過不了幾年,會有人用“非主流”“腦殘” “自我”這些詞形容00後,同樣一副唉聲嘆氣、憂心忡忡的樣子,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那些標簽會自動消失。
少年有個性,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100年前,1000年前,乃至100年後,1000年後,只要是少年,他們總會有個性,總會自我的。這與家庭出身、與時代背景並無太大關聯(lián),而與年齡有關。從整體上看,少年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當然自我、當然有個性,當然鋒芒畢露,這不是很正常嗎?
由於年齡原因,即將踏入或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諳世故,很自我、好衝動,實屬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當然會有變化,他們身上一定具有豐富的屬性,而不會永遠停留于某個被定性的標簽中。隨著時代價值取向的變化,乃至年輕人所立足的平臺不同,他們的視野也一定不同。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