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0個教師節(jié)。昨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範大學考察,在與師生代表座談時説,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在求學時代,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少老師,但遇到的並不見得都是好老師,有的則可能連一個好老師都沒有遇到過,這就是人生的不同際遇。因此説,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而沒有遇到好老師雖不能説是不幸,至少也是一種缺失和遺憾。
然而,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呢?這自然可以見仁見智,但也未必全然沒有客觀標準。世間的老師,有大師、有名師、有仁師、有嚴師,自然也有庸師、有劣師。我們總不能説,只有像孔子、朱熹或王陽明那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標準懸得過高,則連配做老師的人也會找不到。但我們也不能説,隨便什麼人都能勝任教師這一職業(yè)。
季羨林在《病榻雜記》中提到一位名叫鄭又橋的中學老師,教的是英文。他寫道:“鄭老師教書的特點,突出地表現(xiàn)在改作文上。別的同學的作文本我沒有注意,我自己的作文,則是鄭老師一字不改,而是根據(jù)我的原意另外寫一篇。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有很大的好處。”什麼好處呢?自己寫的是“中國式的英文”,鄭老師改寫的是“地道的英文”,細心對比就能悟到許多東西,“簡直可以説是一把開門的鑰匙”。
有這種專業(yè)水準並且能這樣做的老師,多乎哉?不多也。雖可能只是在學業(yè)上給學生以啟發(fā),但身教先於言教、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老師就稱得上是好老師。當老師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與教書育人是一個意思。書教得好的是好老師,人育得好的是好老師,書教得好且人育得好的則更是好老師。現(xiàn)在,從小學到大學,老師們似乎更注重教書,育人的職責則趨於淡化了。這也不能全怪學校或老師,大家都在應(yīng)試教育的戰(zhàn)車上,仿佛也難有餘裕和學生探討做人的道理。但育人職責淡化的一個大弊端,就是師德不興,因為若身係育人重任,則必嚴於個人修養(yǎng),庶幾堪為楷模與表率。
人們爭相進名校,不是因為那裏有大片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堆技術(shù)先進的設(shè)備,而是因為和普通學校相比,名校有一大批好老師,名校的光榮也在於此。學校的好老師多,則學生遇到好老師的可能性就大,遇到好老師的學生就多。但説到底,這還是小眾的幸運,不是大眾的幸運。讓更多的學生都有遇到好老師的幸運,只有創(chuàng)造條件,讓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如果尊師重教的理念落地生根,那麼其必然結(jié)果就是師尊教重,教育地位崇高,老師待遇優(yōu)渥,手執(zhí)教鞭之士皆一時俊彥,庸劣之徒無法混跡杏壇,則學生遇到好老師就不會只是小概率事件。
從運氣上看,遇到好老師似乎與遇到美麗的愛情有點相似,但二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畢竟,教書育人不是談情説愛。(滕朝陽)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