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滴滴快的入選2015達沃斯十大全球成長型公司。從創(chuàng)立之初的80萬元到近來實現30億美元的融資,滴滴快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程維親歷了公司的成長。
創(chuàng)業(yè):
三年從80萬元到30億美元
“在這個時代,不創(chuàng)業(yè)是會後悔的。”
程維的這句話,説得雲淡風輕,卻透著不容置疑。
回顧滴滴創(chuàng)業(yè)之路,程維説,他相信,當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上天自然會打開一扇窗。
“在滴滴早期創(chuàng)業(yè)時,資本很充裕,但我就是融不到錢,見了30個投資人都不相信打車軟體是靠譜的。”談及往事,程維語氣中仍略帶辛酸。
尋找技術合夥人,開展線下業(yè)務,與對手在市場上正面碰撞,無數次陷入絕境……程維説,做滴滴就是在不斷闖關。一關關闖下來的結果是,如今的滴滴快的剛剛完成30億美元的融資。
程維最初在阿裏支付寶工作,他告訴記者,在決定創(chuàng)業(yè)後,他沒有直接辭職而是又在阿裏待了9個月,在想創(chuàng)業(yè)做什麼。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後,他諮詢了周圍的人,所有人都對他説,“司機連智慧手機都沒有,做打車軟體這種想法根本不靠譜”。
“當時,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我們定的目標是兩個月內突破1000個司機。結果40天裏,還沒有一家計程車公司肯和我們簽約。”程維説。
在計程車簽約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後,程維又發(fā)現,手機流量成為APP普及的攔路虎。“沒有訂單,還要走流量,那些司機師傅根本就不開軟體。”於是,他想到了找人打車這一“妙招”。“我面試了一個人,他問工作是什麼,我説打車。我每天給你400塊錢,你就繞三環(huán)打車,不要去昌平,資金有限,省著點花。”
在經歷一關又一關後,上天給滴滴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滴滴開始步入快速成長期。
2014年,滴滴和快的兩大打車軟體掀起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前所未有的燒錢大戰(zhàn);2015年,兩者閃電般合併。
這一切在程維看來,都是拼搏、努力後的水到渠成。
程維告訴記者,在滴滴早期,他對投資人都是敬而遠之的。“在A輪前,我都沒有見過投資人。投資人都是錦上添花的,沒有人會雪中送炭。你一定要等到公司做到了一個點,自己要知道到了這個點,再去找投資人。”
事實上,柳青的加入,也與程維對投資人的態(tài)度多少有些關聯。“柳青的加入真的是偶然,她兩次想投資我們都沒有成功,第二次我拒絕她的時候我請她吃飯,表示抱歉。她不甘心説‘要不然我就加入你們’,我説‘那就談一談’。開始都沒當真,不過一個月後,她就真的加入我們了。”程維説。
程維告訴記者,滴滴快的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公司,一群年輕人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劃分。“柳青除了負責和投資人接觸、和媒體接觸,也參與公司內部的管理和治理。她建議多融錢,我開始沒想多融資,但這些事後驗證都是對的。”程維説,“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都需要一個像柳青這樣的同學加入。”
不少聲音説O2O行業(yè)寒冬將近,對此,程維倒頗為淡定。“我覺得冬天一定會來,也許是今年、也許是明年,但一定會來,這是自然規(guī)律。冬天最需要的是企業(yè)家精神,對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關注資本方面的事情,而是關注産品本身。在資本市場好的時候,一些做到40分的産品服務就能拿到錢,但在資本市場不好的時候,可能需要做到80分、90分才能拿到錢。而真正的問題是怎麼才能成為一個80分、90分的企業(yè)。”
挑戰(zhàn): 最嚴監(jiān)管與重重質疑
誕生三年,滴滴快的似乎從未遠離話題中心。談起滴滴快的,人們會想到那個遊走于合法與非法邊緣的打車軟體;人們會質疑它大把燒錢缺乏有效盈利模式;人們甚至還會對使用滴滴快的出行的安全性心存隱憂。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們的出行已近乎離不開滴滴快的APP的基礎之上。
對於重重質疑和嚴厲監(jiān)管,程維顯然做足了心理準備。“創(chuàng)新就是用一個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去解決既有問題,過程中肯定有很多阻礙因素。對於新鮮事物,確實有質疑和擔心,甚至挑剔,我們早有心理準備。”
[責任編輯: 李振]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