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月21日文章,原題:對中國的海外奢侈品代購者來説,終結即將到來?隨著一個消費者多樣選擇的世界向中國人打開,海外代購熱潮或許正日落西山。
一年多以前,住在西雅圖的家庭主婦劉揚(音)開始在美國採購商品,然後出售給中國國內的買家。劉是一名代購——過去幾年在中國人對海外産品強烈需求中紅火起來的一種工作。每天她都開車到附近的各種商店去採購化粧品、服裝和包包,這些東西都是客戶通過微信向她下的單。
但隨著更多中國消費者找到自己購買洋産品的路子,代購生意的好日子或將結束。劉説,“有越來越多的跨境和海外網站,中國人出國旅行愈加頻繁,購買外國産品越發(fā)方便……一些奢侈品牌的價格差正縮小,今後更多人會在家裏直接購買。”
貝恩諮詢公司的201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似乎證實了劉的預測。報告稱,奢侈品代購生意去年下滑到430億元至500億元,而2014年為550億元至750億元。但這種下滑並非勒緊褲腰帶的體現,而是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購物選擇、大品牌降價及政府加強進口管控的結果。
中國人對國際大品牌的渴望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這樣多樣化。中國大陸的旅遊者去年在海外花掉1.2萬億元,比前一年多出20%。位於上海的財富品質研究所負責人周婷(音)説,更低價格、更高品質以及更好的購物體驗驅動著(中國人)對海外品牌的青睞,“消費外流已達到高峰,且短期內不會下落。只要中國國內産品沒有足夠吸引力……很難讓消費回流。”
義烏的塑膠玩具商比利·王(音)認為,只有通過更好的品質和更先進的生産工藝才能贏回國內消費者,“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與他們的海外市場相比,許多生産商針對國內客戶的産品,品質標準依然低得多。”(作者左茂紅,穆弈譯)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