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高畢業(yè)生黃羨麗從深圳趕回來送莫校長最後一程。記者 鄒財麟攝
前來送行的人們舉著花圈,一路跟在莫校長靈柩的後方。 記者 鄒財麟攝
一名老師在追悼會上落淚。記者 藍鋒攝
3月15日早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
數(shù)千人自發(fā)前來,人們抹著眼淚,送別離世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校長莫振高。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莫振高四處籌集善款,以幫助上萬名山區(qū)貧困學生繼續(xù)學業(yè),被貧困孩子們喚作“校長爸爸”。
3月9日,59歲的莫振高因病離世。整個縣城花圈被搶購一空,校友們從北京、上海等地趕回;清華大學招生辦等高校機構(gòu)發(fā)函弔唁。
一個普通校長的離世,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震動?教師們説,莫振高的一生,是讓瑤山貧困孩子讀書走出大山的一生。
校長辭世:
全縣花圈斷貨
清華大學招生辦發(fā)函弔唁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這裡“自然環(huán)境惡劣,山裏貧窮,孩子們讀書非常刻苦。儘管是一所縣城高中,但都安高中在整個廣西都頗有名氣:連續(xù)20多年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名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達到重點本科分數(shù)線。
莫振高在都安高中工作37年,3月9日,他突然因病離世。這一噩耗迅速傳遍縣城,人們沉浸在悲痛中。
據(jù)學校的門衛(wèi)韋榮回憶,一名昔日的學生從上海趕回,剛到學校門口,便大哭起來。
19歲的韋玉華是高二學生,她哭著説,在課堂上得知校長離世,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哭起來,那個每天第一個到校、颳風下雨都用學校廣播提醒學生添衣的人永遠離開了。3月9日晚,學生們自發(fā)組織,全校4600多名學生熄燈為莫振高默哀3分鐘。
一些認識和不認識莫振高的人都來弔唁。縣城一家花圈店的老闆説,他不認識莫校長,但訂購花圈的人擠爆了小店,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到附近的馬山縣、河池市、南寧市購買花圈。
從北京、上海以及廣西各地等趕回都安的人不在少數(shù)。1991年從都安高中畢業(yè)的129班中,70多名學生從各地趕了回來,一些男兒哭成淚人。清華大學招生辦、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等多家高校機構(gòu),專程發(fā)函弔唁。畢業(yè)于都安高中的一些海外校友,對莫振高同樣充滿感情,美國哈佛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多名教授致信弔唁。
莫振高離世2天內(nèi),新浪微博關於“都安高中莫振高校長”話題的點擊量高達26萬人次,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這一消息刷屏。
“校長爸爸”:
讓瑤山兒女走出大山
都安高中資助辦主任韋喜鳳説,都安高中至今仍有約40%的學生是貧困生,許多年前,學校貧困生更多。“即便學校已免學費,但書本費、住宿費,以及每月生活費,每年仍需約4000元,不少貧困家庭不堪重負。”韋喜鳳説。
孩子們因貧輟學,讓莫振高痛心不已。“每次有學生輟學回家,校長都親自或讓班主任去學生家中,把他們接回來。”韋喜鳳説,常掛在校長嘴邊的一句話是,“不管怎樣,先回來上學,我來想辦法。”
60歲的藍玉鋒在靈堂抹淚。1998年,兒子藍程考上都安高中,但由於家中僅有3畝地的收入,藍程一度幾近輟學。在藍玉鋒一籌莫展時,是莫振高將藍程帶回了課堂,從此他家沒再交一分錢。藍玉鋒説,兒子已博士畢業(yè),走出大山,留在北京,按瑤山習俗,年長者不能參加年紀更小者的喪禮,但他顧不得這些,他只想來送送校長。
為讓孩子們回到校園,莫振高向慈善機構(gòu)、企業(yè)和社會愛心人士求助。在各種場合,莫振高總是説:“我的學生考上了大學,沒有路費,幫一把吧。”他因此被稱為“化緣校長”,孩子們叫他“校長爸爸”。一個故事曾被多人講起:莫振高去市裏開會,昔日的學生想請他吃飯,被他拒絕了,學生一再堅持時,莫振高説,將餐費拿出來資助貧困生吧。
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該校有約200名學生每月獲得200元至400多元的資助。這些年來,莫振高先後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多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學校的點點滴滴,莫振高“都要管”:冬日太陽升起,莫振高一遍一遍地重復催著大家曬宿舍棉被;學生們做操時被雨淋了,廣播裏會傳出莫振高的聲音:“食堂為大家準備了姜糖水,請淋了雨的同學去喝。”
元宵節(jié)前夕,躺在病床上的莫振高,專程打電話回學校,要求食堂為高三學生免費煮湯圓。“校長説,這很重要,每名學生須至少能吃到10顆湯圓。”韋喜鳳説。5天后,莫振高永遠離開了他關愛的學生們。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wǎng)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