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假日辦昨日公佈了三套法定節(jié)假日調休安排方案,並再次公開徵求意見。三套方案的法定假日總天數(shù)並無不同,均是在原有基礎上“內部調整”,差別可概括為“不調休”、“小調休”和“大調休”。對此,網友們普遍表示了不滿,認為“換湯不換藥”的調整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呼籲出臺增加假日天數(shù)的第四套方案。
三種方案均不受認可
10月10日,全國假日辦曾發(fā)佈《關於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向社會徵集意見,網友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反對“挪假”式放假;二是總體休假日太少。昨日公佈的三套備選放假方案中,在借調假日方式上予以了考慮,但讓人失望的是法定節(jié)假日天數(shù)都沒有任何變化,而此前網友呼籲的恢復“五一”黃金周等更未提及。
北京商報記者在相關的問卷調查上看到,截至昨日下午5時,已有超過10萬張投票,50%以上選擇保留國慶長假的C方案。網友“v5花花”説:“C方案獲得最多支援並非因為最合理,而是因為另外兩個更差。”業(yè)內人士認為,投票者的選擇説明,多數(shù)人需要更長的假期,而且不是調休,而是增加法定假日。
為何咬定11天法定假日
儘管增加假日天數(shù)的呼聲十分強烈,但此次的方案仍堅持不變,似乎與社會經濟效益問題有直接關係。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汪丁丁此前曾撰文稱,建議取消三天以上法定長假,普及彈性休假制度。原因是,每年長假損失大約折合2000億元。汪丁丁認為,由於假前兩三天和假後兩三天的低效率,以及擁擠效應,所有這些效率損失,大約折合每年十個完整工作日。
實際上,在不少人眼中,假日的增加就意味著GDP衰減的觀念一直存在。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增加假日天數(shù),顯然是在延續(xù)過去惟GDP的政績觀。“假期增加一天,就意味著工廠需要停工一天,經濟效益會受到影響,工業(yè)增速會降低,即使不停工,也要給員工多付相應的加班費,這對於企業(yè)和當?shù)卣畞碚h都是不願看到的。”洪濤説,討論是否能增加假日天數(shù),是地方政府、企業(yè)與民眾博弈的過程,在惟GDP論英雄的當下,地方政府與企業(yè)佔據(jù)了上風,普通的勞動者沒能等到假日天數(shù)的增加。
但不容忽視的是,長假制度也已成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以北京為例,今年“十一”黃金周在10月,有效地帶動了北京旅遊、餐飲、商品等消費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10.9%,創(chuàng)6個月新高。
洪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增加假日天數(shù)並不一定會直接引發(fā)經濟損失,假日經濟反而會刺激消費,拉動地區(qū)經濟水準的提升。“未來應逐步改變‘GDP指標是經濟領域最高指揮棒’的思想,讓經濟能健康而富有活力地長足發(fā)展。”洪濤説。
有空間再增加2-6天假期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人口在過去幾十年高速增長,大量適齡勞動力給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人口紅利。但隨著我國進行經濟轉型,依賴大量勞動力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應該改變,假日改革也應隨之啟動。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林燕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德國是全世界假日最長的國家,但人民悠閒並未導致德國經濟衰退,這源於其勞動生産率較高。洪濤也表示,未來我國應從依靠工業(yè)經濟向發(fā)展民生經濟轉型,將過去高能耗、高投入的産業(yè)逐步轉型成為服務業(yè),這樣的結果就是假日經濟逐步向休閒消費經濟全面升級,且有空間增加民眾假日天數(shù)。
對此,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認為,從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情況來看,增加2-6天的假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且如此不但可以恢復“五一”黃金周,還可增設元旦黃金周。他解釋道,以增加兩天假期為例,每年減少勞動日的0.8%,自然也會導致勞動成本(或稱人工成本)的增加。以人工成本佔企業(yè)總成本的9%來計算,則企業(yè)由此增加的工薪福利和培訓等的人工成本,大約為總成本的0.07%-0.08%。如果考慮到産業(yè)和區(qū)域的不同,這次估算時可暫將其比例提高,姑且將人工成本佔企業(yè)總成本的平均數(shù)提高到20%-25%。即使如此,由增加兩天假日導致的總成本增加,也大約僅為0.16%-0.2%。而且這種演算法並未計入 “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程式簡化”等彌補辦法。“這對於目前我國經濟實力的承受力,乃至百姓對物價的承受力而言,還是能夠接受的。”因此劉德謙建議,春節(jié)延長至5天並連起兩個週末,春節(jié)假期就能達到9天,解決多數(shù)人最為關心的“春節(jié)假期不夠”的問題;“五一”放假3天連上一個週末並調休兩天,這樣就可以恢復“五一”黃金周,以“最小代價”緩解“十一”的壓力。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