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瀋陽工大基礎(chǔ)教育學院應用數(shù)學1401班,上課前同學們將手機放入手機袋裏。新華社記者 楊青攝
編者按
如今,“手機控”已經(jīng)成為校園中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學生在課堂上頻繁使用手機,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學品質(zhì),許多高校已經(jīng)著手採取措施規(guī)範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行為。而“該不該上課使用手機”甚至成為影響師生關(guān)係的重要因素。本報今年6月17日曾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發(fā)報道《河南農(nóng)大倡導“無手機課堂”》,在廣大師生中引發(fā)熱議。今天這篇報道對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問題又做了深入的觀察與思考。“抬起頭來,回歸課堂”不僅是對學生自身負責,也是對教師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對文明規(guī)範的尊重。“無手機課堂”應成為校園文明的題中之義,教師則應用生動的課程讓學生主動“放下手機”。
今年秋季學期,廣西師範學院學生會在校內(nèi)發(fā)起了“無手機課堂”倡議活動,21個試點班的學生率先響應,上課不帶手機或課前主動上交手機。目前,這一倡議已經(jīng)得到廣西多所高校的積極響應。
“手機,該退出大學課堂了!”不少師生呼籲。
“可以忘帶課本,不能忘帶手機”
記者日前來到廣西某大學教學區(qū),隨機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要將倡議落到實處並非易事。
上課鈴響了,1樓的7間教室內(nèi)都有學生在上課。每個班至少有1/5的學生在低頭擺弄手機。教室的後面幾排,儼然成了“重災區(qū)”,大部分學生玩手機的時間在3至5分鐘,時間間隔為10分鐘左右。
有人將手機放在抽屜裏,或是用書本掩住,若有人路過或老師接近,“手機控”立馬把手機藏起來。而在大班教學課堂上,就會更加“明目張膽”,一些學生甚至將平板電腦立在前排靠椅的椅背上,戴上耳機,看著電影、聽著音樂,不亦樂乎。
一份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90%的學生承認自己在課堂上玩過手機,60%以上的學生表示每10分鐘就要看一次手機。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學生會曾發(fā)起過一場“暫別手機24小時”的體驗活動,30人報名參加,30分鐘後,14人中途“退場”;3小時後,活動因體驗者“全軍覆沒”而提前結(jié)束。
“上課可以忘帶課本,卻不能忘帶手機。”在大學生中,這樣的“課堂手機觀”深入人心。
大學生們暢遊于QQ空間、微博、朋友圈之間,反而把老師辛辛苦苦的教學當作了對自己的“打擾”,這影響了原本和諧的師生關(guān)係。某高校一學生在任課教師將其手機沒收後,憤然站起抗議:“老師,你憑什麼不讓我玩手機,聽不聽課是我的自由!”
緣何“欲罷不能”?
學習的課堂變成了手機娛樂的場所,玩手機代替了做筆記,大好的青春“獻給了手機”。事後冷靜下來想一想,許多大學生都表示,深受手機禍害,耽誤了學業(yè),“畢業(yè)時很後悔”。有人開玩笑説:“大學生的成績跟他們上課時耗掉的流量成反比。”
“在教室裏,我才寫了一分鐘作業(yè),手機就吃醋不樂意了,得哄她一個小時!”浙江某大學一研究生在一次“失敗”的自習後,自我調(diào)侃説。
“離開手機,就像少了什麼一樣,心裏沒了著落,缺乏安全感”“姐天天睡覺看手機,起床看手機,吃飯看手機,上廁所看手機,散步看手機,玩電腦還在看手機……”。這種“對手機存在強烈的、持續(xù)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被心理專家診斷為“手機依賴癥”。
“課堂太乏味,手機來提神。”一些大學生時常以此來為自己辯解。大學生小雨告訴記者,一些課程內(nèi)容很無聊,老師的講授很枯燥,只能通過玩手機來消磨時間,如果不帶手機進課堂,學生上課時會“睡倒一大片”。
玉林師範學院曾凡貞老師告訴記者,他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有學生玩手機,通常只是提醒學生應尊重老師的勞動。而這種不痛不癢的提醒,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手機對課堂的“入侵”,“看來,光靠道德自律和一次又一次的‘溫情提示’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制度約束。但是大多數(shù)高校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當中,並沒有針對課堂上手機使用的內(nèi)容”。
“抬起頭來,回歸課堂”
面對手機對大學課堂的“入侵”,國內(nèi)很多高校已經(jīng)有了行動:中南大學軟體學院規(guī)定大一新生上課之前交出手機;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購置手機遮罩器遮罩信號;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實行“連坐法”,要求老師必須對上課玩手機學生進行管理,如果玩手機人數(shù)過多,將按教學事故進行處罰……
“抬起頭來,回歸課堂。”廣西已有16所高校加入“無手機課堂”活動。當?shù)孛襟w也已經(jīng)向區(qū)內(nèi)其他高校發(fā)出了《無手機活動倡議書》,倡議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就是希望同學們課前能將手機主動上交。為此,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專門準備了分隔防潮收納袋,並對每位同學的手機型號、顏色等詳細登記。廣西財經(jīng)學院推出的“文明修身”活動,提出了大學生應改正的50種不文明行為,其中不少便與玩手機相關(guān)。
老師們也在“下力氣備課,和手機搶人氣”。鄧曉梅是廣西師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最受歡迎的老師。同學們説,上她的課很少玩手機,因為老師講課很有意思。鄧曉梅則告訴記者,每次看到學生玩手機,自己都會反省“是不是我的課堂設置得不好”。從2007年教學至今,她的課件一直在更新,從沒“炒過冷飯”。
“我們老師有無數(shù)個點子和話題,一會兒讓你談明星出軌、一會兒讓你談‘真命天子’,跟不上她的節(jié)奏可是要被扣平時分數(shù)的。有時我剛想摸下手機,就被她點名叫起來了。”大學生小柯説。對於這種教學方法,不少老師表示贊同:老師在課堂上應增強教學互動,讓學生忙起來,自然而然地忘掉手機這回事。
然而,要從根本上遏制手機對大學課堂的“入侵”,僅靠學生自律、個別任課教師的管控是不夠的。有專家建議,必須通過有策略的引導,全面提升大學生素養(yǎng)。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段和專業(yè),將包括手機使用在內(nèi)的素養(yǎng)教育納入常規(guī)課程,開設公共必修課,通過課堂主渠道加以呈現(xiàn),教育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本報記者 劉昆 本報通訊員 張林濤)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wǎng)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guān)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