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土豪”遭遇了銀行二字,便有了“土豪”熱衷於辦銀行的現象。雖然已經站在了新年的起點,但傳言2013年末就能出臺的民營銀行細則仍未見天日,但這仍無法阻擋實業(yè)家甚至資本客們想轉身成為銀行家的熱情。
“緋聞”企業(yè)幾十家
儘管誰都不知道該向誰申請、如何走流程、註冊資本金幾何,但一些民營銀行名稱已被核準、一些有意向參加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公告已經發(fā)出。
眾多企業(yè)對辦銀行表示出濃厚興趣,這其實乏包括蘇寧、阿里巴巴、騰訊、美的等業(yè)界標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傳出申請民營銀行“緋聞”的企業(yè)有幾十家之多。而讓“土豪”辦銀行真正走上臺面,得從2013年6月説起。當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fā)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這陣春風吹得眾多企業(yè)“花枝亂顫”,紛紛或合夥抱團或單打獨鬥地籌辦起民營銀行。
除了自己辦銀行,參股銀行似乎也成時尚,這其中的買家不乏地産界“土豪”的身影。先有越秀地産花費90億元收購香港創(chuàng)興,後是萬科集團則是出手逾30億港元認購徽商銀行在港IPO股份。
暴利或成往事
為何“土豪”都想和辦銀行?這與當前銀行業(yè)被廣為詬病的暴利不無關係。“即使將銀行行長換成小狗,銀行也照樣能賺錢”,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fā)言人姚景源近日痛批銀行暴利,坐地賺錢。話雖誇張,但2012年國內商業(yè)銀行凈利潤高達1.24萬億元,平均日賺34億元,這樣的業(yè)績絕對有讓包括地産大佬們艷羨的“資本”。
但問題是,隨著金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傳統利差逐漸縮小的情況下,“小狗行長也能賺錢”的日子還會存在嗎?最新數據顯示,商業(yè)銀行去年第三季度凈利潤較二季度減少158億元,環(huán)比則已現負增長。
同業(yè)競爭的加劇,利率市場化的逐步落地,加上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各位寄望當銀行家“坐地數錢”的土豪們,新年裏怕是要“三思而後行”哇!
羊城晚報記者 戴曼曼
[責任編輯: 楊麗]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