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9月23日電 《北鳶》是作家葛亮繼《朱雀》之後,歷時七年創(chuàng)作的又一部長篇小説,是葛亮?xí)鴮懡鷼v史、家國興衰的“南北篇”之“北篇”。該書日前在京首發(fā)。
葛亮在小説自序裏寫道:“小説題為《北鳶》,出自曹沾《廢藝齋集稿》中《南鷂北鳶考工志》一冊。”“鳶”即風(fēng)箏,葛亮全書以“鳶”作喻,猶如命運引線。風(fēng)箏雖隨勢而動,但在風(fēng)起雲(yún)湧、動亂興衰的民國年代,卻還總有“一線”牽引,亦不會喪失其主心骨,時代浮沉、人世跌宕,卻不會偏離航線,這就是做人的本分。
《北鳶》其實是一部以葛亮的家族成員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作品。葛亮的外公,亦即《北鳶》主人公盧文笙的原型,其姨父褚玉璞(《北鳶》中名為石玉璞),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曾任直隸省長兼軍務(wù)督辦。地處天津東北的督辦衙門府邸,也是文笙幼時的成長之所。禇玉璞作為民國初年頗富聲名的直系將領(lǐng),鼎盛期與張學(xué)良、張宗昌並稱奉魯直三英,因其在民間的爭議,也曾屢屢為人所書。葛亮在《北鳶》中,再次對這一人物進(jìn)行了著力書寫,並落墨于北伐大幕之下軍閥階層的沒落境遇。年幼的外公隨家人寓居於天津意租界,做“寓公”的生活經(jīng)歷,在小説中有頗具張力的再現(xiàn)。然而,談及書中從家庭內(nèi)部的角度去塑造角色時,葛亮説,並非單純因為人物原型與他本人的親緣關(guān)係,而是覺得在家庭這個位置,更能夠準(zhǔn)確地將之還原為“人”,而非所謂歷史人物。
起筆於民國商賈世家子弟盧文笙的成長,收束于上世紀(jì)中葉的《北鳶》,將波詭雲(yún)譎的民國動蕩史寄予兩個家族的命運沉浮,書寫了中國最為豐盛起伏的斷代。在《北鳶》中,葛亮工筆勾勒了政客、軍閥、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上百位經(jīng)典民國人物,小説內(nèi)容涉獵大至政經(jīng)地理、城郭樣貌,精至烹調(diào)、書畫、服飾、曲藝,包羅萬象,不啻為一幅“民國清明上河圖”。這樣細(xì)緻入微的描繪來源於葛亮的翔實考察與案頭之功。在七年中的寫作時間裏,葛亮做了大量的訪談以及埋首于文獻(xiàn)的“格物”工作,比如書中提及“祭孔大典”,雖只是一處段落,卻事先對府縣兩祀的日程,主祭的祭辭格式,祭服的具體樣式他都做了詳盡查證。
“這個書雖然讀得非常慢,但是過程並不艱澀和痛苦,”作家蔣方舟提到自己閱讀體驗時補充道,“它不是一種3D的體驗,而是一種VR的體驗,你感覺到是環(huán)繞在其中的。”
作家止庵表示,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北鳶》都有很大的張力,其中涉及很多的人物糾葛、命運起伏,在佈局安排上顯得十分大氣,並且,小説在避開“空疏”和“做作”的同時,保留了“很濃的文化韻味”。
“這本書對我來説是一本,用幾個詞來説,是刻舟求劍之書,”編劇史航認(rèn)為,刻舟求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是它很動人,它裏面的那點慢、滯、笨、拙的東西是有意義的。(王蕊)
[責(zé)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