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上海5月21日電 (王笈)2018年5月23日,享譽世界的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敦煌·慈悲頌》在德國完成了世界首演,1800多名觀眾為之動容,鼓掌與歡呼長達(dá)15分鐘之久;時隔一年,這場“敦煌盛宴”將於6月20日來到上海東方藝術(shù)中心。
5月21日,譚盾在上海分享《敦煌·慈悲頌》的創(chuàng)作故事時感慨,自己因好友的一通電話受邀前往敦煌遊玩,未料走進(jìn)洞窟後,一待就是六個小時。“很多朋友問,你為什麼不出來?我説,我在洞窟裏‘懷孕’了,‘懷’上了《敦煌·慈悲頌》。”
如何將洞窟裏那些美麗的敦煌壁畫變成聲音,帶往世界各地?對於譚盾而言,這一“課題”太過迷人,以至於琢磨得忘了時間。“敦煌洞窟裏不只有美麗的壁畫,我最感興趣的是許多壁畫都是關(guān)於音樂的,裏面有很多樂器,尤其是唐代壁畫裏的樂隊編制非常龐大。世界音樂史中很難讀到的東方文化的部分,都在敦煌壁畫裏,很多人卻不知道。”
彼時的譚盾向自己許下了幾個心願:一是找到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唐代音樂手稿;二是把敦煌壁畫和蘊藏在其中的故事變成音樂;三是恢復(fù)敦煌壁畫裏的樂器,將唐代音樂手稿裏的聲音演奏出來。
耗費六年心血,2018年,譚盾終於完成了這部以敦煌壁畫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交響巨作《敦煌·慈悲頌》,讓世界觀眾為之動容。譚盾自己亦表示,“我把對生命的理想放進(jìn)了《敦煌·慈悲頌》裏,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敦煌’這個項目其實有‘三部曲’,第一個是《敦煌·慈悲頌》,第二個是恢復(fù)還原敦煌壁畫裏的樂器,第三個是希望成立一個敦煌古樂團(tuán)。”譚盾表示,在與世界各地交響樂團(tuán)合作的過程中,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深邃的中國文化為自己提供了一把鑰匙,可以打開這些藝術(shù)殿堂的大門。(完)
[責(zé)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