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話題】還在為“雞湯文”産業(yè)鏈添磚加瓦?
大多數“雞湯文”是沒有“營養(yǎng)”的,甚至可以説只是“流食”——為獲取流量而寫的雞湯,賺錢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微信朋友圈裏時常出現各類“雞湯文”,不少老年人熱衷於將“心靈雞湯”甚至謠言頻頻轉發(fā)給親戚朋友。日前,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共同發(fā)佈的《中老年網際網路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很多“雞湯文”背後暗藏著一條收益不菲的産業(yè)鏈條。
“雞湯文”是近些年來流傳于網上的一些“正能量段子”,但大多都過於強調某種片面因素,比如勵志、堅持、樂觀等,而忽略了其他對於達到目標也非常重要的方面。從“吃這些等於慢性自殺”到“人生不得不提的30個忠告”等,因其經常能直擊讀者內心所需,所以廣受部分網友歡迎而被瘋狂轉發(fā)。
人們之所以樂此不疲地相信和轉發(fā),原因在於這些“雞湯”契合了某種心理需求。比如,中老年人關注養(yǎng)生滋補、防病消災類的“雞湯文”,多是身體不好,大病小痛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出現,或者某些知識結構存在不足,對一些偽科普文章缺乏合理判斷;一些年輕女性則喜歡諸如“如何讓老公聽話”“怎樣掌握家庭財政大權”等文章,多是不夠自信或精神焦慮等……“雞湯文”“滋補”人們的需求,而人們的需求反過來又刺激了“雞湯文”成批量、成規(guī)模、成産業(yè)化的發(fā)展,某種意義上形成惡性迴圈。
其實,“雞湯文”除了製造垃圾資訊,內置的廣告還會帶來誤導,甚至本身就是披著正能量外衣的騙局。有多家媒體都報道過有網友因“喝雞湯”而上當受騙,甚至惹來電信詐騙的案例。
事實上,“雞湯文”只是網路“爆款文”的一種,不論是奪人眼球的標題,還是無病呻吟、故作姿態(tài)的內容,本質上基本大同小異,都是由專門的微信公號或者APP等平臺進行創(chuàng)作和分發(fā),轉發(fā)附帶廣告的文章可以獲取分成。有媒體曾報道,每轉發(fā)或點擊一次可以獲得1到6分錢,而一篇10萬+文章,轉發(fā)平臺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灰色收入。説白了,寫“雞湯”的人不是為了讓你“備受鼓舞”“豁然開朗”,而是把你賣了還讓你幫著數錢。
應當承認,大多數“雞湯文”是沒有“營養(yǎng)”的,甚至可以説只是“流食”——為獲取流量而寫的雞湯,賺錢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因而,遏制“餿雞湯”“流量文”、防範上當受騙,應當成為資訊平臺、用戶和相關部門的共識。
為此,有關方面已經行動起來,比如微信官方曾發(fā)佈公告,稱將對某些誘導行為進行處罰;去年2月,國家工商總局也開展整治工作,首次將新媒體賬戶列為重點整治對象。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相應監(jiān)管能夠跟得上、更完善的同時,用戶自身的辨別能力和防騙意識也能大踏步前進。
網上有一段“反雞湯”文:假如今天“雞湯”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明天“雞湯”還會繼續(xù)欺騙你。但願人們能學會辨別真假與是非,讓這種“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砒霜”少一點,再少一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