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勤奮工作 踏實勞動——勞動精神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勤奮工作 踏實勞動——勞動精神述評
新華社記者周圓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勤於勞動、勇於奮鬥,創造出燦爛的文明,歷經滄桑而生生不息。回望百年,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廣大勞動者辛勤勞作、艱苦奮鬥,譜寫出“換了人間”的壯麗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精闢論述了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內涵。我們堅信,在新征程上,勞動精神必將激勵全體勞動者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2021年7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勞動,通向偉大夢想
陜北南泥灣,延安大生産運動紀念碑靜靜矗立。碑身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八個大字遒勁有力。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日軍的瘋狂進攻和大規模“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陜甘寧邊區及各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發生極大困難,一度陷入沒糧、沒油、沒紙、沒衣、沒經費的境地。
危難之際,黨中央號召邊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力”在何處?在廣大勞動者中!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在黃土高原開展起來——1941年春,迎著料峭寒風,三五九旅的戰士們肩挎鋼槍、手握镢頭,挺進南泥灣墾荒。廣大軍民以高昂的勞動熱情,將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好江南”。
紡一根線、墾一畝荒,邊區軍民在逆境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頑強生存、英勇鬥爭。毛澤東指出“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通向偉大夢想的進步階梯。
許振超在青島港工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從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到如火如荼的建設歲月,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長期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用汗水和智慧奏響“咱們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老工人孟泰帶領工友獻交器材、刨開冰雪收集廢舊零件,硬是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建成鞍鋼當時著名的“孟泰倉庫”;産業工人許振超帶領班組練就“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多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航太科技“嫦娥”團隊勇於探索,成功研製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一座座豐碑上,鐫刻著不同時代勞動者只爭朝夕、奮力拼搏、開拓創新的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孟泰在工作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切幸福都源於勞動和創造”——勞動,書寫精彩人生
這是一雙特製的勞保鞋:鞋尖有鋼板,底部有鋼釘,鞋底約兩釐米厚。不到兩年,鞋底還是被磨平了。這雙鞋,見證了柴閃閃“閃閃發光”的奮鬥人生。
2004年,柴閃閃成為扛包裹的轉運員,每天要扛3000多袋包裹。他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靠著過硬的業務能力和吃苦精神,他成為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上海市優秀青年突擊隊員、全國勞動模範,並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外賣騎手宋增光、“拉麵匠”韓木海買、“小砌匠”鄒彬……一個個看似“開挂”人生的背後,無不洋溢勤於勞動、勇於奮鬥的精神。
這是2021年2月27日拍攝的勞保鞋對比圖:左為全新的鞋,右為柴閃閃穿舊的鞋。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柴閃閃領出郵件(2021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李保國(前左)在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向村民講解果樹修剪知識(2016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一切幸福都源於勞動和創造。回首奮鬥路,是中國共産黨帶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上,勞動者以腳踏實地的努力、毫不懈怠的拼搏,一步一個腳印邁向幸福新生活——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老支書毛相林率鄉親們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天路”,帶領群眾摘掉貧困帽,走上致富路;“人民楷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紮根太行山35年,用辛勤的勞動和科研成果把富裕和希望帶給農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這是在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拍攝的毛相林(2020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勞動開創未來”——勞動,創新賦能奮鬥
0.00068毫米的加工公差,意味著什麼?這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125,連數控機床都難以實現。
這不可思議的加工公差出自方文墨之手。這位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説:“開始很多人説我不適合幹這行,但我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憑著追求“最好”的勁頭,他不斷挑戰打磨精度的邊界,讓“文墨精度”名震業內。
一片鋼板能夠薄到什麼程度?太鋼集團不銹鋼“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不斷給出新答案。
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在方文墨工作室打磨零件(2021年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2018年,在經歷700多次失敗、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後,這支團隊自主研發的0.02毫米“手撕鋼”成功面世,有效破解了制約我國高精尖領域長遠發展的材料難題;去年,團隊再次突破極限,軋出了光如鏡、質地硬、厚僅0.015毫米的“手撕鋼”……
團隊技術員廖席説:“創新是什麼?是幹別人幹不了的,挑戰不可能!”
勞動者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無數像方文墨、太鋼集團創新研發團隊這樣的勞動者及團隊,以爭創一流、勇攀高峰之志,賦予勞動精神豐富的時代內涵。
嫦娥一號衛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2007年10月11日攝)。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的號召,強調“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為新時代勞動者指明瞭奮斗方向。
勞動開創未來,奮鬥成就夢想。如今,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夢想與希望揚帆啟航,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廣大勞動者必將繼續發揚偉大勞動精神,使出“一個汗珠摔八瓣”的幹勁,以奮鬥為筆、用汗水作墨,揮毫繪就美好生活新畫卷。
太鋼集團員工在展示用手撕開0.02毫米厚的超薄帶狀不銹鋼(2019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