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七一勳章”獲得者)
初見李宏塔(上圖,新華社記者周牧攝),這位72歲的老人雖滿頭銀發卻精神矍鑠,走起路來步伐穩健。李宏塔是安徽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他當過兵、做過工人,而後又在共青團、民政、政協等系統工作。他傳承紅色家風,始終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在工作生活中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處,是黨員領導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典範。
艱苦樸素,傳承優良家風
“父母言傳身教,告誡我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李宏塔説。小時候在北京生活時,他曾騎一輛父母在舊貨市場上買來的自行車,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
後來,隨父母工作調動,李宏塔來到安徽讀書。曾有人給他家送來幾袋葡萄幹,放學回家後的李宏塔,當時年紀小不懂事,拆開一包就吃起來。父親知道後當即批評了他。“我們只有一個權力,就是為人民服務。做了一點工作就收禮物,這不是共産黨人幹的事。”隨後,父親把葡萄幹原樣退回,李宏塔吃掉的那一包,也一同折價返還。
“父親身體力行,嚴格要求,久而久之,我也知道了該如何做人做事。”李宏塔説。工作期間,他從不搞特殊化,除了極少數趕時間的重要公務外,他從不坐專車,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李宏塔的愛人介紹,擔任領導工作20多年,李宏塔騎壞了4輛自行車,穿壞了5件雨衣、7雙膠鞋。隨著年齡增大,2003年他將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自己還笑稱是“與時俱進”。
深入基層,了解群眾心聲
1987年,38歲的他已在共青團系統工作多年,組織上擬調他到新的崗位上工作。徵求意見時,他説:“給老百姓多辦實事好事,就是我的最大心願。”
2003年夏天,淮河發生水患,李宏塔帶著民政廳有關人員來到安徽省潁上縣建潁鄉箭井村和王崗鎮金崗村察看災情。那時已經有了救災帳篷,還搭了簡陋的庵棚,可一些受災群眾依舊露天睡在淮河大壩上。李宏塔走進帳篷,頓感熱浪滾滾,暑氣灼人。他叫工作人員用溫度計測量,帳篷裏的溫度超過了40攝氏度。他和工作人員隨即建議當地黨政機關帶頭騰出辦公室對受災群眾進行二次安置。幾天后,當地就動員黨政機關騰出辦公室,妥善安置了數萬名受災群眾。
“視孤寡老人為父母,視孤殘兒童為子女,視民政對象為親人。”這是李宏塔常説的三句話。在安徽省民政廳工作期間,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基層度過。他經常步行進村入戶調研,從百姓家裏出來,他再依次到鄉鎮、縣市座談。
2000年前後,安徽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規範鄉鎮財政收支管理。此前,鄉鎮承擔了部分五保供養經費,改革後會不會影響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時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的李宏塔十分關心這個問題,立即組織工作人員走訪調研。“為困難群眾講話、辦事,有什麼好顧慮的?一定要深入下去摸實情,把真實情況反映上去,為完善改革措施提供參考。”看到有的同志心存顧慮,李宏塔堅定地説。
就這樣,李宏塔帶頭下去調研,撰寫材料上報,建議加大對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最終,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嚴於律己,堅守黨員本色
李宏塔曾在合肥化工廠氯化車間做過工人。在這裡,李宏塔與工友們打成一片,工作十分積極。沒多久,就成了廠裏的業務骨幹,他卻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李宏塔一家三口在一套55平方米的舊房裏住了16年多。根據安徽省當時的幹部住房標準,晉陞副廳級後,李宏塔可以住7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然而1984年,他卻搬進位於樓房最西面一套冬冷夏熱的兩居室。
工作期間,李宏塔先後4次主持分房工作,卻從未給自己要過一套。每到分房時,李宏塔都把自己排在黨員幹部排序的最後面。
在共青團合肥市委工作時,單位要分給他一套大房子,但當看到年輕職工急需婚房,他堅持用自己的一套大房換了3套小戶型,分給單位的3個年輕人。“需要房子的職工那麼多,還是先解決他們的困難吧。我覺得我的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李宏塔説。
每次單位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李宏塔的捐款數總是排在前面。低保戶過年的餃子皮沒著落、前來求助的下崗工人沒帶傘……類似的小事,他都放在心上。平時遇到困難群眾,他也會隨時把身上帶的錢拿來幫助解決問題。
2008年初,李宏塔剛到省政協工作,正趕上安徽發生雪災。
為了調研情況,李宏塔連續8天奔赴3市,挨家挨戶查訪。午飯時間,李宏塔走進路邊的一家小麵館。“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能抓緊點就抓緊點,不要為吃飯這種小事耽誤時間。”李宏塔説。
退休後,李宏塔也沒閒下來,他加入中華慈善總會,為改善中西部困難群眾的生活繼續奔走忙碌。“服務群眾是件幸福的事,”李宏塔説,“共産黨人要始終把自己置身於人民群眾中。其實我做的事情,都只是作為共産黨員的分內之事。”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