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感受孕育的力量——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集中亮相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在這裡感受孕育的力量——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集中亮相
新華社記者涂銘、王君璐、魯暢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光輝偉業(yè)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即將在北大紅樓正式開展。在此之前,一批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經過修繕和布展提升後,已于6月起陸續(xù)面向公眾開放。
100多年前,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這些地方喚醒民智、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組織、發(fā)動工人運動,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足跡。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這些革命活動舊址,探尋紅色血脈代代傳承的歷史和現實。
覺醒年代 譜寫紅色序章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修葺一新的北大紅樓。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初夏的北京,處處綠樹成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北京市東城區(qū)五四大街29號,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北大紅樓修葺一新。
這是6月26日在北大紅樓拍攝的刊登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青年》5卷5號(右)、6卷5號(左)原件。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這是6月26日在北大紅樓拍攝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共産黨宣言》的7個中文譯本。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刊登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青年》5卷5號、6卷5號原件,一級文物、第一本五四運動的史料集《五四》原件,新中國成立以前《共産黨宣言》的7個中文譯本……走進重新布展的北大紅樓,1357件文物、近千張圖片圖表系統(tǒng)生動展現中國共産黨創(chuàng)建時期北京革命活動的風雨歷程。
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紅樓東側,一間教室被復原成五四運動前夕北大學生正在準備遊行旗幟、標語時的情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五四運動學生領袖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正是在這裡書寫完成。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位於北大紅樓二層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第三十六教室是紅樓內面積最大的教室,李大釗、魯迅都曾在這裡登上講臺。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紅樓二層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是紅樓內面積最大的教室,李大釗、魯迅都曾在這裡登上講臺,座位常常爆滿,擠滿了求知若渴的學生。1920年,李大釗先後在此為學生講授“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唯物史觀”等課程——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第一次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列入課程,通過大學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
“走進紅樓,參觀者就像走進了百年前的歷史時空,仿佛聽見了北大愛國師生喚起民族覺醒的吶喊聲、中國革命先行者們尋找救國道路的腳步聲。”展陳組負責人羅存康説。
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林齊模介紹,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一些早期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學習、工作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並推動了中國共産黨的建立。1936年毛澤東在陜北與埃德加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