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BBC(英國廣播公司)12日報道 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但是在臺灣如今還有誰記得這位號稱“領(lǐng)導(dǎo)革命、創(chuàng)建中華”的“國父孫中山”?
在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後,名為孫文的孫中山雖然早已過世,但是他的名字被用來命名日據(jù)時代的建築和道路。
當年臺灣舉行受降典禮的臺北公會堂改名為中山堂,通往臺北神社的馬路原名敕使街道改為中山北路、第三女子高中改為中山女中。而其他城鎮(zhèn)以中山為名的道路、建築更是不可勝數(shù)。
在臺灣,軍隊中的室內(nèi)集合場地叫做中山室,以往到了孫中山誕辰紀念日或者3月12日的逝世紀念日,機關(guān)學校必定要舉行紀念會,高唱“國父紀念歌”。
在1990年代之前,作文寫到“國父孫中山”,前面必須空一格表示尊敬,聽到的時候,站著要立正、坐著就立刻端正挺胸。
時光荏苒,時代的巨輪前進,臺灣政治氛圍的改變,除了國民黨之外,孫中山不再享有當年的尊崇。
一度在臺灣,因為鈔票上印了孫中山的頭像,所以孫中山是鈔票的代名詞,如今卻是“四個小朋友”。不但新臺幣的鈔票上不再有他的肖像,紀念他的銅像也一座座從街頭和校園消失。
臺灣的泛藍陣營這幾年來一直試圖加強連接臺灣和孫中山的關(guān)係,例如臺灣的“中央銀行”也要發(fā)行紀念銀幣,但是距離上次發(fā)行“國父誕辰紀念銀幣”已經(jīng)隔了30年。
每四年一次的“總統(tǒng)”選舉就要到了,政治人物似乎是認為孫中山對選民的吸引力和説服力都有些偏低,參加競選的候選人幾乎不會自比為孫中山。
在國民黨黨內(nèi)都聽不到“國父遺教”、“建國方略”,政治人物再也不提“孫文學説”、甚至“三民主義”的時候,孫中山在臺灣還代表了什麼呢?(海峽導(dǎo)報記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