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有記憶的城市》。作者到過臺北多次後,避開大道專門尋訪臺北的小街老巷,感慨“巷弄,才是老臺北進出、蕩看,日日親炙,年年感懷的真正生活空間。”
全文摘編如下:
到過臺北幾次之後,我開始一有時間就走出飯店,避開大道專找小街老巷走,去探究那喧嘩之外的幽情。當時還沒有看過舒國治的《水城臺北》,不知道“巷弄,才是老臺北進出、蕩看,日日親炙,年年感懷的真正生活空間。”走的也是他在書中不曾提及的無名街巷,就是這樣,亦帶給我一股享受和興味。
走巷弄,無論是否知道它的底細,都好似在歷史,文化和時尚中穿行。也許這裡曾住過什麼大戶人家,也許出過什麼文化名人,抑或有個出名的料理店,現(xiàn)在卻已改為專賣童裝。走過緊閉的大門,看著掛在店外的招牌,總能想像其內(nèi)之豐富,禁不住去想它們的前世今生。也有一些街巷日式房舍,小小庭院,使我想起在日本生活的日子,一股隱隱的“鄉(xiāng)感”悠然而生。
幽深的小巷,街口有一家小雜貨店,老闆整天在店裏搬弄貨物,我的腳踏車壞了就找他修;再往裏走,是個家庭菜鋪,這家的蔬菜都放在門口,老闆娘永遠圍著一條漂亮的圍裙,一有客人立刻跑出來,笑容盈盈;小街上還有料理店,居酒屋。暮了,店家的燈籠亮起來,一陣清悠低緩的音樂從店內(nèi)傳出,飄散在夜色中,多少次我在這樣的小巷裏或匆匆或輕緩而行……。臺北的巷弄喚起我久遠的“鄉(xiāng)感”,但又覺得余味未盡,卻也留下莫名的依依之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