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mmmmm"><small id="mmmmm"></small></tr>
    • <noscript id="mmmmm"></noscript>
      <nav id="mmmmm"></nav>
    • <tr id="mmmmm"></tr>
      <nav id="mmmmm"><sup id="mmmmm"></sup></nav>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一夲道岛国无码不卡视频,日韩人妻无码bd,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ad9_210*60
      關鍵詞:
      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夫妻憶33年前高考:考場每個走廊放大冰塊降溫

      2017年06月09日 14:44:58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2017年的6月8日晚5點05分,18歲的劉鑒寬,走出杭高校門口,帶著自信而放鬆的心情,結束了自己的高考時間。

        1984年的7月9日,劉鑒寬的父母,分別在江蘇徐州和浙江衢州,考完了最後一門課生物,心裏突然有點空落落。

        33年的間隔,兩代人的高考,有所變化,有所傳承。

        小劉,18歲。2017年。

        連續(xù)考了四次高考

        劉鑒寬昨天結束了他的最後一次高考。“之前已經考了3次高考了,有前三次的考試經歷,這一次就沒覺得有多緊張。”

        他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後的第一屆考生。考試不分文科理科,每個考生可以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中選擇三門進行考試,每門科目都有兩次考試機會,每次考試按照成績由高到低排名進行賦分。

        對於新高考,劉爸爸認為這個制度有利於培養(yǎng)文理兼修的人才,這些人才是社會所缺少的。選考則可以讓考生在中學的時候就開始根據自己的強勢學科和興趣選擇考試的科目,間接選擇未來要讀的專業(yè)方向,從而開始初步考慮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

        劉鑒寬的選考科目是歷史、地理和物理,這樣文理兼修的選擇,使他的專業(yè)可選範圍非常廣泛。

        最後一次高考前,劉鑒寬將自己的時間分成了學習的時間和玩的時間。“學習的時間在房間裏學習,手機就放在另一個房間;玩的時間就隨便安排地方,週末有時也在玩電腦。”劉鑒寬説,“怕影響狀態(tài),考前幾天自己決定做完兩張數學卷子才可以用電腦。”

        “其實我從來沒有很刻意地去學,學的時候不覺得苦,事後也不覺得苦。”劉鑒寬説。

        而就在前兩天,劉鑒寬考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算是發(fā)揮出自己的實力了吧。”

        豐盛的菜肴,殷切的關懷,車接車送,零壓力的施加……在高考的這幾天,劉爸爸和劉媽媽將全部的重點放在兒子身上。雖然沒有什麼期望的目標,但劉鑒寬覺得,考不好“心裏過意不去”。

        “他們可能有點緊張吧,但是我看不出來。”劉鑒寬説。

        劉爸爸和劉媽媽。1984年。

        沒有模擬卷和大數據

        劉鑒寬的父母都是在1984年參加高考的。

        當時的高考,實行全國統一卷,江蘇考生劉爸爸和浙江考生劉媽媽因為這同一張卷子,考進了武漢水利電力學院(2002年併入武漢大學)。

        劉爸爸和劉媽媽都是理科生,考試一共考七門,“數、理、化、語、政、生、外。”劉爸爸掰著指頭很順地説出考試科目,“當時我每天都要想一遍這七門課學了什麼內容。”

        “那時候中專、大專、大學都考同一張卷子,錄取率蠻低的。”劉媽媽回憶道,“重點大學大約5%,能考進基本上都是學霸。”

        正因為錄取率低,家長和老師並沒有給予學生較大的壓力。“壓力反而是自己給的。”劉媽媽當年花了幾塊錢買了一本《數學高考習題集》,“那本書蠻厚的,我高考前還沒做完。”

        高考安排在7月7日、8日、9日三天。那時候考點並不多,幸運的劉媽媽被安排在自己學校考試,而劉爸爸則被一輛大卡車拉走了。“我們所有的考生都被一輛大卡車拉去一所中學考試,自己帶席子和鋪蓋,三天都住在考場的宿舍裏。”這是劉爸爸對於高考印象最深的事,至今記憶猶新。

        劉媽媽印象最深的則是炎熱的天氣。當時的考場中沒有電風扇和空調,為了降溫,只能用“土辦法”。“每個走廊上都放著大冰塊,然後每個學生考前發(fā)冰棍。”劉媽媽説到這,一旁的劉爸爸打趣道,“每年都有考生吃冰棍拉肚子。”

        問到當年高考難不難,劉媽媽皺著眉頭想了一會,“我好像就記得數學很難,但這個也是考完聽別人講的,我們當時沒有模擬卷,哪知道難不難呀。”

        “物理好像考了動量定理,兩隻小球碰來碰去,你還記得嗎?”劉爸爸對劉媽媽説,兩人的思緒似乎回到了1984年的高考。

        考完之後先估分,然後填志願,這給填志願帶來了很多困難。

        當時,劉爸爸和劉媽媽在估完分後都拿到一張志願表,上面需要填三個重點大學志願,以及下面的普通大學志願、大專和中專的志願。“我們也不知道哪所大學好,哪所大學不好,那時候都沒有往年的數據可以對比,填志願的時候就是老師説,誰誰誰當年考進過某某大學。”劉媽媽説,“當時所有的重點大學都羅列在一張報紙上,每個大學後面寫著在本省招的名額。像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後面標著1,在浙江就招一個人。”

        劉媽媽當時一心想學醫(yī),但沒有她很想去的醫(yī)學類學校。“我當時就隨便填了三個重點大學,沒想到就進了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劉媽媽説,剛剛讀大學的時候她還為此低落了一陣。

        劉爸爸則想當個老師。在他的志願表裏,唯一能想起的就是北京師範大學這個志願。陰差陽錯地,劉爸爸和劉媽媽在1984年都考進了武漢水利電力學院,而且還成了同班同學。

        從劉爸爸到小劉

        選擇多了很多

        從自己高考到孩子高考,劉爸爸覺得差別最大的,是高考的形式。

        “當年我們是‘一考定終身’,現在高考不止一次了,高考之後還有‘三位一體’、‘自主招生’之類的,形式很豐富。”

        劉爸爸還特意提到了新高考後可以填報80個專業(yè)志願。“他們可以先知道分數和排名選專業(yè),可以選80個專業(yè),這個選擇餘地還是很大的,就不存在選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這個問題。”

        對於高考的意義,劉爸爸覺得高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齣路。“‘一考定終身’這個説法早就已經淡化了。現在除了高考,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謀發(fā)展,但高考的確還是很重要。”

        而剛剛經歷高考的劉鑒寬則有不一樣的理解。

        “考不好多沒面子啊。”劉鑒寬半開玩笑地説,“其實高考嘛,就是滿足三年拼搏奮鬥的虛榮心。”

        “雖然我爸媽沒有明説,但我覺得,出生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優(yōu)秀是應該要做到的事。” 在高考結束後,劉鑒寬還要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專業(yè)的“三位一體”和河海大學水利專業(yè)的“自主招生”,他想抓住這些機會,給自己更多的選擇。

        本報通訊員 吳荃雁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責任編輯:張曉靜]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 <tr id="mmmmm"><small id="mmmmm"></small></tr>
      • <noscript id="mmmmm"></noscript>
        <nav id="mmmmm"></nav>
      • <tr id="mmmmm"></tr>
        <nav id="mmmmm"><sup id="mmmmm"></s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