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82位兩岸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參觀了廣東省博物館。(臺灣網 楊麗 攝)
臺灣網7月24日廣州消息 24日上午,82位兩岸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參觀了廣東省博物館並聽取報告會,深切感受了嶺南文化的深厚魅力。
“情係青春——兩岸大學嶺南行”活動24日上午在廣東省博物館啟動,並舉辦了專場嶺南文化報告會。報告會由廣東知名文化學者主講,簡要介紹了嶺南及廣東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與名勝古跡等。
在報告會上,對於廣州鎮(zhèn)海樓名聯(lián)的全場最難提問,臺灣淡江大學的王敬言成功作答。
不過,“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鬥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千古名聯(lián)片刻間實在難以背誦,他只能按手機拍的照片讀一遍——內容精彩,他將報告會的每一幀PPT畫面都認真記錄了下來。“經濟發(fā)達,歷史文化燦爛”,他這樣向記者描述他對廣東的初步認知。
廣東省博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豐富。其古字畫、古陶瓷兩類文物,在全國博物館中名列前茅;館內端硯和潮州木雕獨成系列,是極具特色的廣東傳統(tǒng)工藝收藏品;廣東出土文物、廣彩瓷器、石灣陶塑、廣州牙雕等也極富嶺南地方特色。
此次參觀,富有濃郁地方文化氣息的陳展與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工藝品成為兩岸藝術專業(yè)大學生關注的重點。
臺灣同學盧偉嘉對氣球造型(注:用氣球折成的各種各樣的造型)很是熱愛。他説,在網上只能看到平面圖像,實地觀察民俗原生態(tài)的東西,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參觀中,他一直在意觀察各式展品的特色造型,想以氣球創(chuàng)作嶺南屋檐,甚至還看中了展廳里長達數(shù)十米的龍舟,準備嘗試造型氣球龍舟。
粵臺兩地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通,臺灣的“三山文化”、“客家文化”更與廣東有著深厚淵源。臺北市立大學的王沛君同學在參觀後表示,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她發(fā)現(xiàn)廣東省博館藏的許多展品及其反映的民俗,在臺灣都能找到,“兩岸文化其實很貼近”。(臺灣網記者 楊麗)
臺灣淡江大學的王敬言同學成功作答報告會全場最難問題,獲贈主講人作品。(臺灣網 楊麗 攝)
24日上午,兩岸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參觀了廣東省博物館。(臺灣網 楊麗 攝)。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