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前往新北市土城頂埔公共托老中心參訪,圖為張志軍與老人閒話家常。(臺灣網(wǎng) 陳佳慧 攝)
臺灣網(wǎng)6月27日消息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5日開啟訪臺之旅,邁出兩岸關係發(fā)展的重要一步。輿論對此行的關注點其一聚焦在張志軍與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舉行的“二度會面”,讓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終於實現(xiàn)“有來有往”,建立起了常態(tài)化的聯(lián)繫溝通機制。其二則重在觀察這位大陸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如何在臺灣基層“走起來”,面對臺灣多元多變的政治生態(tài)與錯綜複雜的民生民情,他又將如何智慧應對?
從近兩日張志軍一行的所見所聞以及現(xiàn)場表現(xiàn)看,多數(shù)臺灣民眾對這位大陸官員相當歡迎,這一方面歸功於近年來兩岸關係持續(xù)熱絡,步步出彩,這既讓臺灣民眾們嘗到了和平發(fā)展的甜頭,也讓他們對大陸的人與事有了更為客觀理性的認知。另一方面,張志軍此次走訪基層前期準備充分、行程安排用心,言行謙虛有禮、風格平實自然,多了鄉(xiāng)言,少了“官話”,贏得了最基層民眾的好感。
此次雖是二度“張王會”,但事實上張志軍與王郁琦會面僅有兩次,一次對外開放一次閉門懇談,其餘四分之三的時間,則全部用來“走透透”。從北到南,縱貫四大縣市;從孤寡老人、婦女兒童、青年學子到中小企業(yè)者、農(nóng)民漁民、泰雅鄉(xiāng)親,接觸的是名副其實的“三中一青”人群。為了能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多走、多看、多聽,張志軍此行每天要安排五到六個行程,即使晚間也不留白。強度可用密不透風、馬不停蹄來形容。這樣付出與安排,也被輿論認為“相當用心”。
不但用心,更有誠心。張志軍在閩南語上的“認真好學”一直為媒體津津樂道。在去年海峽論壇走訪臺灣廟會時就曾以一句“好呷好呷”(閩南語:好吃)秀了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在今海峽論壇的兩岸廟會上,被臺灣媒體追問閩南語水準時,他誠懇地表示“正在練習”。果不其然,此次一登上寶島,張志軍就頗不期待的開始用“禮厚禮厚”(閩南語:你好)跟鄉(xiāng)親們打招呼。雖然祖籍江蘇南通的張志軍閩南語並不標準,但那份希望“入鄉(xiāng)隨俗”的誠意卻頗打動人。自從掛帥國臺辦,他就堅持利用業(yè)餘時間學習請教,此中的真誠謙遜又怎能不得人心?
張志軍以作風低調、嚴謹務實、重視調研工作而著稱。而在很多媒體眼中,他儒雅、謙遜,是大陸典型的學者型官員。此行對話臺灣鄉(xiāng)親,他既能為古稀老者“盛菜遞飯”,又可與大媽大嬸“談笑風生”,興之所至,抱起稚真小童“樂享天倫”,情到深處,面對小林村鄉(xiāng)親幾近落淚。體貼、真誠、感性、平實的形象令不少現(xiàn)場臺灣民眾印象深刻。
大陸近年來一個很流行的詞語叫做“走心”,意思是“用心,專心,放在心上”。張志軍此次的臺灣走基層,就是一次下足了功夫的“走心”之旅。走親不難,走心不易。是隨便走走,還是走到民眾的心裏,臺灣的老百姓最有發(fā)言權。
張志軍一行赴臺前,輿論多關切他如何應對臺灣複雜多元的民情民聲。而“走親”至今,答案似乎也不言自明。不管是對待多元複雜的臺灣民情,還是不斷變化的兩岸關係,只要時刻把臺灣最基層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誠地傾聽他們,關心他們,將心比心,那麼就一定會得到最廣泛臺灣民眾的理解與支援。(臺灣網(wǎng)記者 李徽)
[ 責任編輯:李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