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wǎng)3月28日北京報道 日前,新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guān)係研討會時,面對臺灣記者提問“會去臺灣嗎”,從容答到:我看到報道説臺灣有關(guān)方面給我去臺灣設(shè)置了一些條件,並表示如果稱謂問題不解決,“就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説的是“有情何似無情”(引自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
張志軍的即興回答隨即在兩岸媒體上被廣泛報道,臺灣方面也迅速做出了反應(yīng)。
此事雖發(fā)生在平潭舉行的兩岸關(guān)係研討會上,卻要從數(shù)日前王毅在為臺灣記者舉行的酒會上發(fā)表的一番講話説起。3月17日晚,中共中央臺辦為採訪“兩會”的臺灣各媒體舉行招待酒會,剛剛卸任臺辦主任並被任命為外交部長的王毅專程來到現(xiàn)場與臺灣媒體朋友話別。王毅説,我在臺辦工作了58個月、1700多天……我最感到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機會到臺灣去走走看看。我雖沒有踏上臺灣的土地,但我的心是和臺灣同胞連在一起的。
針對王毅的一番講話,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0日在臺灣民意機構(gòu)接受質(zhì)詢時説,希望大陸國臺辦新任主任張志軍訪臺,但雙方會面時要以職務(wù)稱呼對方;若陸方不能以職銜稱呼,“相見不如不見”。
“相見不如不見”,或許典出宋代司馬光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粧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相見爭如不見”句中,“爭”當(dāng)“怎”講。
也許王鬱奇根本無意,也許王鬱奇有心。
假設(shè)王鬱奇有心。據(jù)解釋,“相見爭如不見”從“相見時難別亦難”一句化出,是説如果見面造成更大痛苦,何不如狠狠心不要見面呢?不見面,看似無情,其實是用了更多的情。只是“爭”字在這裡已不常用,所以王鬱奇用了的通俗的“不”來代替不常用“爭”字。借物傳情或借詩喻志古已有之,“畫眉深淺入時無?”就是佳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粧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唐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