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帳單環(huán)保減碳,但仍不夠普及,臺灣環(huán)保團體建議,除設計應更符合消費者需求外,企業(yè)因此省下的錢也應回饋消費者,才能創(chuàng)造消費者、企業(yè)、環(huán)境三贏。臺灣《聯合報》記者李府翰攝
臺灣網6月2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環(huán)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最近完成電子帳單調查,估計臺灣每月約有7000萬份各式各樣的帳單,用了相當於1.7億張A4紙,如果全部改成電子帳單,每年可少用24.4億張A4紙、等於少砍2萬棵、12米高、直徑15到20釐米的樹。
臺灣家庭每個月收到的帳單少説也有十來封,如水費、電費、電話費、信用卡繳款單、保險單、銀行帳單等,據估計,平均寄一份紙本帳單約排放6克二氧化碳。
雖然臺灣銀行金融服務業(yè)鼓勵客戶或持卡人多使用電子帳單,但銀行電子帳單也有缺點,如寄丟了或被當成垃圾郵件;還有消費者抱怨,收到電子帳單後,還是要列印出來才能到便利商店繳費。
而電信業(yè)者則是另一個帳單大戶,臺灣郵政最新統(tǒng)計,郵寄業(yè)務排行榜首的就是電信帳單,每月大約有3500萬到4000萬封,遠比信用卡帳單還多。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各電信業(yè)者的固網、市話等用戶量。臺灣“中華電信”相關業(yè)務寄出的書面帳單每月高達2000萬張,因此從2001年起即開始推動電子帳單。
相較于電信與金融業(yè)已有相當用戶使用電子帳單,水費、電費的電子帳單顯得乏人問津。臺電電錶用戶達1198萬戶,去年7月起開始推動電子帳單,至今僅7.2萬用電戶採用電子帳單;臺水公司擁有601萬戶用戶,去年起推電子帳單,至今也只有6000多戶採用。(高大林)
[ 責任編輯:高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