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近需求 應用場景更廣(深閱讀 關注基層智慧治理)
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城市運作管理中心的智慧大屏。
本報記者 巨雲鵬攝
隨著基層智慧治理能力的加強,基層治理數字手段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智慧社區資訊系統和簡便應用軟體越來越完善。
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應始終著眼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適應群眾的生活習慣,充分考慮老年人習慣,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的效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編 者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拓展應用場景”。街道社區應如何利用好應用軟體?如何提升轄區企業、居民參與智慧治理的積極性?如何真正使社區管理、居民生活更便利?上海普陀區在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中,讓技術貼近居民需求,拓展了數字化應用的場景。
數據打通 積分考核
促進物業管理提升
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共有公房、售後公房、商品房等在內的85個住宅小區,有29家物業企業為各小區提供服務。“垃圾清理不及時、物業維修不到位、小區汽車違停沒人管……物業平時跟居民打交道多,被投訴的也多。”真如鎮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梁艷説。
物業公司工作欠佳的小區,居民們意見不小,但除了見面協商、打電話投訴,過去一直沒有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
“很多問題還沒到更換物業公司那一步。”真西五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俊在多個居民區工作過,在他看來,如果能實現對物業公司的動態監管考核,就會督促物業公司提高服務水準。過去考核是半年一次,“表格發下去,3天內打完分收上來。”梁艷説,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缺乏時效性和客觀性,很難真實反映物業公司的服務情況。
近年來,上海市推進城市運作“一網統管”建設,在市、區、街鎮分別設立城市運作管理中心,匯集數據的同時,拓展應用場景。“對於基層來説,我們不追求‘高大全’,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場景,管用實用就行。”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韶春説。
依託“一網統管”支撐,真如鎮街道探索對物業企業進行積分管理。真如鎮街道城運中心副主任查長青説,根據物業工作的特點,街道7個職能部門都有考核許可權,根據日程巡查、受理舉報的情況,對物業公司進行積分管理,“我們還把居民區作為一個考核主體引進了系統,能更加全面掌握物業服務的具體情況。”
根據各自的考核許可權和市民投訴情況,綠化受損、産生違建、垃圾分類不達標、公共收益入賬情況……每當出現問題、積分變動,各物業負責人都能第一時間在手機上收到資訊,及時處理。“各家物業公司的排名情況都可以看到,服務水準如何一目了然。”梁艷説,每半年的排名和物業獎勵資金的發放掛鉤,排名靠前的小區可以拿到物業費補貼,未達標的物業企業將被取消補貼資格。
數字化、智慧化管理,讓街道居民直接受益。數據顯示,在真如鎮街道的商品房和售後公房小區裏,2021年第二季度小區公共收益461萬餘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了340余萬元,增幅達280%。
條件公開 明細上網
電梯加裝意見統一
走進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風荷苑小區,幾十幢樓前都已經挖了洞、搭起了腳手架,電梯加裝工程開展得風風火火。
“小區一共80幢樓,已經有70多幢同意加裝電梯,40多臺電梯已經開工。”小區所屬的長風二村第一居民區居委會主任成君介紹。
居民們加裝電梯的意願為何這樣強烈?成君一筆一筆算起了細賬:正值小區開展舊住房修繕,把加裝電梯的一部分工程和修繕工程結合,可以給居民省下一筆開支;批量採購電梯,供應商的價格可以談的空間不小,又省下一筆支出;區屬企業西部集團承接整個工程,不論是徵求居民意願還是施工建設,都將工程的花費最大程度展示給居民,堅持公開透明……
西部集團物業部副經理黃文強介紹,依託普陀區大數據中心的數據支撐,西部集團開發了“普陀加梯”小程式。居民點開小程式,輸入自己居住的小區名字和樓幢,就能知道是否符合加裝電梯的條件,還可以通過其加裝費用分攤計算功能,輸入樓層、戶數等資訊,了解自家大致需要分攤的比例。
“一目了然,心中有數,所以我非常積極。”風荷苑小區居民張士平説,對於加裝電梯這件事,整幢樓居民對成本計算、分攤比例等沒有任何意見。
“加裝電梯,不是裝完就結束了,後續的維護、保養同樣重要。”西部集團徐虎加梯工作室負責人高辰説,針對加裝電梯項目點多面廣的特點,每幢樓前的施工現場都裝有視頻監控設備,通過手機、電腦可以對項目的施工進度、安全生産實時巡檢,“視頻還會保存下來,未來如果對工程品質有任何質疑,都可以回看施工過程。”
成君説,預計今年年底,小區的修繕和電梯加裝就能完工,“到時候,上樓可就方便多了!”
設立大屏 刷臉叫車
老人出行減少困難
“我們老年人要打個車是蠻不容易的。”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梅嶺園小區居民胡智芳前兩年經常遇到打車難的問題。小區門口是單行道,計程車很少,手機上的打車軟體她又不會操作,“平時可以坐公交車,要是有點急事想打個車,真不知道怎麼辦。”
作為上海市老齡化程度最高的街道之一,曹楊新村街道10多萬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4萬,打車難,是他們在數字時代遇到的共同難題。
“我們思考,在數字化轉型中,怎樣讓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2020年,由上海市政府主導、上汽集團打造,匯聚上海全市絕大部分計程車運能的“申城出行”APP上線。“申城出行”市場部負責人徐文斌介紹,在開發手機端的同時,他們也把目光聚焦到需要線下服務的老年人群體身上。
今年6月,梅嶺園小區門口的墻上挂上了一個寬約40釐米、高約50釐米的“智慧屏”。在支付軟體保存有人臉資訊的居民可以“刷臉叫車”,也可以通過輸入手機號叫車。“我嘗試了一下,大概幾分鐘後,就有計程車司機聯繫我了。”第一次體驗,胡智芳感覺效果不錯,她成了這項服務的忠實用戶。
根據居民區的分佈特點,曹楊新村街道共選定了13個點位安裝了“智慧屏”,街道也組織了多場活動教老人們使用。“以當前的數字化發展水準來看,這樣的産品是相對‘落後’的,但我們的目標是立足實際,擴大便民服務的空間。”徐文斌説,實踐下來發現,用戶在早晚高峰叫車還存在一定難度,但這也為企業進一步優化服務提供了新方向。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治理數字化轉型,加強基層治理智慧化水準,普陀區正加快應用場景建設,目前已建各類應用場景75個,在建39個,計劃建設44個。
“希望通過智慧應用場景的建設,精準地解決社會治理難題,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上海市普陀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城運中心主任張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