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領航 百年征程 永葆初心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正在北京舉行。百年奮鬥歷程中,我們黨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哪些重要的歷史經驗?這次全會的重要內容就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多年來,國際上很多人、很多政黨都在尋求答案。此前,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並闡釋了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的精神密碼。過去一百年來,偉大建黨精神始終引領著中華民族的復興航程,成為中國共産黨特質的生動寫照。
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32個字,濃縮百年奮鬥,為人們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提供了一把“金鑰匙”。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基石。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辛向陽:“馬克思主義一旦來到中國,馬上顯現(xiàn)出它的真理性、人民性。這個理論它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非常強,不是掛在墻上的一個理論,它是能夠用來解決問題的理論。十八大以來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個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出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立足中國國情,勇於求索創(chuàng)新,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2017年,金秋十月,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正是在這次黨代會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載入黨章,寫在百年大黨的旗幟上。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炳林:“這樣一個思想它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一方面它是強調對我們的思想引領,是一種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只有在這樣一個思想基礎上團結起來才能夠凝聚全黨的力量;另外它還是一個行動指南。”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辛向陽:“它不光是跟我們中國實際結合,它還實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結合,就是跟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所以激發(fā)了我們中華文明的新的活力。同時還有一點就是他用馬克思主義來觀察世界,來觀察我們這個時代,提出了比如説我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地認識國際局勢的變化,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提出了一系列影響人類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改造我們中國發(fā)展的這種能力越來越強大。”
回望百年曆史,正是因為高舉真理的旗幟,不斷奮鬥探索,中國共産黨才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一百多年前,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為拯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艱難探索,卻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才真正照亮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道路。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我們黨就將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xiàn)共産主義作為最高理想。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炳林:“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夠成功呢?因為馬克思主義用一句話説就是,為人類求解放的學問,它的立場就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而奮鬥的。過去的一些運動都是少數人為少數人的運動,無産階級運動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而共産黨接受馬克思主義,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適應了中國社會這樣一種變革的需要。”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産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翻開百年黨史,一代代共産黨人始終勇往直前,書寫了一個個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感人故事。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方志敏犧牲前留下的誓言。
在入黨申請書中,“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這樣寫道:“我回國近三年來受到黨的教育,使我體會到黨的偉大,黨為實現(xiàn)共産主義社會這一目標的偉大,我願為這一目標奮鬥並忠誠于黨的事業(yè)。”
雷鋒、王進喜、焦裕祿、黃大發(fā)、屠呦呦……無數共産黨員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給人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理想信念”課。
在今年“七一勳章”的頒授儀式上,一雙貼滿膏藥的手曾讓無數人淚目,正是這雙手托起了眾多大山女孩的求學夢,她就是張桂梅。多年來,張桂梅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近2000名貧困山區(qū)女孩圓了大學夢,僅家訪就走了10多萬公里。
張桂梅:“有人問我,為什麼做這些?其中有我對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則是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
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民族危亡之際,革命先驅們挺身而出,為的是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黨帶領全國人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鬥。
2012年年底,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了新一代共産黨人手中。那一年,中國還有近1億人沒有擺脫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成了我們黨向歷史、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脫貧攻堅戰(zhàn)、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帶領人民打贏了一場場硬仗,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辛向陽:“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四大成就的時候,每一個他都有一句話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反覆強調這一點。為什麼你能夠把人民團結起來,能夠帶領起來?根本原因就是你始終不渝地能夠堅守你的初心,能夠不斷地去完成你的使命,所以人民群眾就能夠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復興,百年征程中,有多少人像張桂梅一樣,傾盡全力,奉獻所有。
今年的“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沒能到場。
2019年6月16日晚,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趕回駐點村的途中不幸遭遇山洪,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暫別家人,走進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
千百年來肆虐的絕對貧困,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為了這項偉大的事業(yè),全國共有1800多名黨員、幹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020年,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特殊戰(zhàn)場上,又有很多共産黨員作出了同樣的抉擇。面對兇險的病毒,為了保衛(wèi)人民生命健康,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衝鋒在前。
2020年1月21日,武昌醫(yī)院院長劉智明接到任務,將醫(yī)院改造為定點醫(yī)院,準備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他立即帶領全院職工不分晝夜忙了起來。3天后,醫(yī)院如期開放床位,但劉智明卻病倒了,隨後被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持續(xù)高燒、缺氧,但躺在病床上的劉智明卻依然放不下手裏的工作。同樣戰(zhàn)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妻子想去照顧他,也被他拒絕了。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光谷院區(qū)重癥病區(qū)護士長蔡利萍:“我們都是一線的工作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你沒有辦法放棄的,可能是工作上面我們兩個人確實是太拼了。”
2020年2月18日,劉智明的病情突然惡化,幾天前剛剛過完51歲生日的他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在這場與病魔殊死搏鬥的戰(zhàn)役中,還有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wèi)人民生命健康獻出了寶貴生命。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炳林:“偉大建黨精神當中有不怕犧牲,英勇鬥爭,這樣一種品格、意志也是共産黨人的宗旨和性質的一個體現(xiàn)。根源來自於哪?來自於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追求,對這種理想信念的追求。因為我們的事業(yè)是有意義的,是為了更多人生活得更好,所以捨棄小我,去追求大我,追求集體主義,追求愛國愛黨愛人民。”
從戰(zhàn)爭年代的血雨腥風到和平時期的攻堅克難,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在不同的戰(zhàn)場上,以相同的精神奮鬥著,他們的血脈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基因: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去一百年,偉大建黨精神始終為黨的事業(yè)提供著不竭的力量源泉。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它也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堅定前行。
一百年前,嘉興南湖的紅船上,那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青年或許很難想像,這個當初只有50多個人的政黨能夠走過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成為一個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最大執(zhí)政黨。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為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提供思想和行動指南,引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