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湖北襄陽推動工業加快邁向中高端 以“智高點”搶佔“制高點”
一條生産線,4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工作,外面只需兩個工人進行實時控制和監控。這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6月10日在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看到的場景。據介紹,該公司累計投資5億元,應用物聯網技術、3D技術,推進工藝創新,建立數字化車間,實現了産品的智慧製造。
湖北襄陽的製造業佔全市工業比重達95%以上,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向中高端躍升,在新一輪産業競爭中搶佔制高點?
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表示,近年來,襄陽緊緊圍繞打造“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國家級示範區”目標,以減量化增長為切入口,加快推動全市製造業“雙減雙增”發展,即“減消耗、減排放,增品質、增效益”,不斷提升工業經濟的創新力和支撐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化新路。
千企千億技改讓生産更“智慧”。據襄陽市經信局局長段細柱介紹,襄陽每年建立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庫和臺賬,持續推進技術改造項目建設,今年入庫項目達到300個,總投資627億元,全年竣工投産技改項目170個。為推動智慧化改造,該市專門出臺管理辦法,鼓勵企業積極爭創國家和省各類技改試點。目前,襄陽市評出了44條數字化生産線、16個數字化車間、11家“機器換人”示範企業和3家智慧工廠,已為302家工業企業發放技改補貼等各類專項資金1.89億元。
戰略性新興産業激活新動能。按照規劃,襄陽市力爭2022年工業總産值達到1.1萬億元,其中,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農産品深加工2個3000億級産業,高端裝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4個1000億級産業。
新能源汽車産業進入快車道。2018年,襄陽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産量突破4萬輛,同比增長23.8%,産銷量佔全國10%;全市新能源汽車規模以上企業産值達到233.48億元,同比增長24.6%。從早期少數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探索,到如今集整車生産、研發檢測于一體,不斷朝智慧網聯化轉型升級。
智聯網聯汽車加速發展。今年4月份,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襄陽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襄陽正式簽署“智行隆中”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聯手把襄陽打造成國家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智慧出行和智慧物流創新試驗區和智慧交通標桿城市。
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群星捧月”。襄陽已初步形成了以襄陽高新區為主的智慧製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産業集群;以樊城區為主的航空航太産業集群和應急救援裝備産業集群;以南漳縣和襄州區為主的農業機械産業集群;谷城縣重點發展鑄鍛造産業集群;東津新區未來將形成以智慧製造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産業集群。2018年,全市裝備製造産業新增規模以上裝備製造産業企業5家,達到170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631.3億元,同比增長15.4%。
資源綜合利用迸發“內生活力”。襄陽著力推進産業迴圈式組合、企業迴圈式生産、園區迴圈式改造,著力形成“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迴圈發展模式,把垃圾變資源,把小産品做成大産業。襄陽打造谷城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和老河口國家迴圈經濟産業園,催生出20多家發展迴圈經濟的企業,形成多個迴圈經濟産業鏈條。
隨著發展高端製造業、做強實體經濟步伐加快,襄陽市工業轉型勢頭明顯。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市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産值同比分別增長43.5%、17.6%;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4.3%、40.3%;新産業加速成長,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産業同比分別增長41.5%、35.5%。(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明橋 柳潔 通訊員 楊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