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上海引力”——上海市加快培育高品質發展動能
“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這樣寄望上海。他還説,“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夢想種子,已是參天大樹。如今,每個工作日的上午9點,以人民幣計價的我國原油期貨交易數據,從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傳向世界;9點15分,總部設在上海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裏,交易員輕輕敲擊鍵盤,一組數據即刻傳遍全球;一刻鐘後,另一組全球關注的數字又從上海證券交易所傳出……
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們關注著來自上海的數據。這些數據,有人統稱為“上海價格”,意味著上海正在成為全球的“定價中心”之一。
金融一著棋活,經濟全盤皆活。如果説金融先行是浦東開發的突破點,那麼,用高水準開放吸引國際金融大潮,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正推動上海乘風破浪,成為中國高品質發展的“領航船”。
開放之手,按下金融引資“加速器”
縱觀全球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可見這樣一條軌跡:首先是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的客戶企業或區域總部,而金融機構進駐後又會進一步引來全球性公司的運營機構。這些機構集中在一起,為市場需求而集聚起大量客戶,通過業務的溝通,形成資金流、資訊流、人才流,産生巨大經濟能量。
上海深得此“真經”,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首先要抓金融業務與金融機構的空間集聚效應。集聚程度越高,在競爭中勝出的可能性越高。
“1993年我第一次來上海,那時擁擠的弄堂口有很多小攤販,我也擠進去買饅頭吃,和現在的上海簡直不是一個城市。”飯山俊康,野村控股亞洲(除日本外)執行主席及中國委員會主席,回憶著上海巨變。中國金融市場日新月異,如今股票與債券市場規模已躋身世界前列。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家遞交申請,也是全國首批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控股股東——來自日本的野村控股持股比例為51%。
“中國開放政策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很慶倖在這個時點進入中國市場。在財富管理方面,中國是一片藍海。”飯山俊康充滿信心:“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市場。”
上海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區”和“壓力測試地”。2018年,我國邁進新一輪擴大開放階段。對標國家部署,上海把增強全球金融資源配置功能作為關鍵,高水準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增強“上海引力”。
上海聚集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外匯、黃金、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已成為全球金融機構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上海金融機構數量和資産規模超全國四分之一。全球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9家落戶上海。截至2018年末,上海擁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1605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佔比近30%,外資法人銀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保險公司均佔國內一半左右。
隨著金融集聚水準持續提升,市場規模與能級不斷提升,上海在金融業開放創新方面,全國領先,國際化日益鮮明。
“我們希望把中國的工業能力跟一些全球有募資能力的機構對接。”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頌説。路博邁是知名全球資管機構,創始人即為大名鼎鼎的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 紐伯格,它也是最早獲得私募證券基金管理資格的外資資管機構之一,今年又成為首批獲得在境內開展投資建議服務資格的外資資管公司。“上海的優勢就是背靠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劉頌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美國現在資産管理市場大概35萬億美元,日本大概在6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現在也在6萬億美元左右。但是從成長性上講,美國成長性每年15%左右,日本3.5%,而中國達到令人吃驚的24%,“對於全球公司來説,是一定要進入這個市場的”。未來,上海將推動一批包括路博邁在內的知名外資資管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成立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得到好消息的,不僅是路博邁。2018年,德國安聯集團獨資設立、註冊資本達到100億元的安聯(中國)保險集團,美國摩根大通持股51%的摩根大通證券,英國韋萊保險經紀公司獲批擴大經營範圍等17個金融項目率先落地,上海金融機構國際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準快速提升。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滬港通”;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債券通”;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黃金國際板”平穩運作;原油期貨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原油市場。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股票、債券、期貨、黃金等金融市場國際排名顯著提升,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截至2018年,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總額位居全球第二。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現貨黃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期貨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國際化帶來上海全球金融資源配置的強大推動力。上海自貿區率先建立了本外幣一體化運作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2018年以來,菲律賓、阿聯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機構來滬發行“熊貓債”。“一帶一路”債券試點,吸引沿線主權機構、國際組織、企業等來滬發行……上海已經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外資在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實現更大發展,上海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金融能量,與科創之火相互成就
你知道嗎?公司的水電煤氣數據,可以幫助上交所甄選申報科創板的企業。4月10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正式啟用,浦東新區金融局副局長張輝形象舉例,這裡可以為擬申報企業提供相關申報前的精準配套服務,以對接科創板。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佈: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上海最大優勢是開放,又處於中國經濟發展最快之一的長三角龍頭地位。因此,上海選擇協同突破,將“三大任務”統籌融合發展。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就是一個縮影。這裡為長三角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長三角區域的協同創新,促進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融合發展。“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張輝介紹,上海充分發揮金融要素市場集聚的輻射功能,滿足長三角企業多層次融資需求,優化長三角區域內的資源配置,大力推進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將通過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打造功能互補、優勢疊加、特色鮮明的長三角金融集聚生態圈,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增柴添火。
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外國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的方式和途徑發生巨大變化,流入方式從以債務資金為主向以證券資金為主轉變,流入途徑從主要通過銀行途徑轉移資金向主要通過非銀行途徑轉移資金轉變。
用金融優勢吸引全球創新資源,支援更多風險資本在上海聚集,通過科創板,撬動科創産業發展,同時又從科技創新中激發金融集聚力,達到雙贏。如此,上海便形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能級,面向長三角、面向全國,拓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讓科技創新之火更旺、實體經濟“血脈”更暢。
創新發展,打造優良金融生態系統
“如果能夠融入上海,無疑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工銀安盛人壽董事長、工銀安盛資産管理公司籌備組組長馬健告訴記者。工銀安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國加快保險業全面開放進程以來首家獲批籌建的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上海推出“擴大開放100條”舉措,良好的營商環境正在助力中外企業日益壯大。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上海不只希望“引進來”,還著力擦亮上海金融服務名片,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做深做細外資金融機構落地配套服務,讓其落地生根。
沃爾沃建築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詹旭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跨境結算突破了瓶頸,他再也不用眼睜睜地看著每年數億元的營業額落到海外。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企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種大型項目,當他們需要從跨國企業訂購各種設備産品時,選擇該企業的中國總部下訂單,無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不過,如果貨物不經過國內口岸,直接由企業的境外生産廠商銷售或租賃給境外客戶,那麼該企業的中國總部就無法完成這單離岸貿易的結算。
2018年11月初,上海金橋開發區的沃爾沃建築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沃爾沃中國總部”)收到了中水八局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項目購買挖掘機的首付款,首次走通了離岸貿易的全流程。
這個困擾上海自貿區多年的跨境結算難題終於破解,成為深化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成功試點和自貿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的典型案例。“首單只是序章。”詹旭表示,如果2019年能實現全部海外結算業務落戶上海,該公司跨境營業額可達20億元至30億元,其中,“一帶一路”離岸貿易額預計達6億元。
制度創新,賦予企業滿滿獲得感。交易結算更快、銀行手續壓縮到小時計、費用和成本大幅降低……如今自貿區內已經實現了跨國結算和貿易職能,不再需要借助海外公司支援國內業務運營。離岸貿易作為新型的國際貿易形式,加速發展。詹旭充滿期待:“下一步,我們還想利用FT賬戶,走通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道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助力企業破解痛點,是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在國家“試驗田”裏精心耕作、精心管護的生動寫照。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杭迎偉透露,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將著力發展離岸經濟,強化實施差別化探索,形成適應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服務貿易發展的制度安排。
陽光雨露,萬物生長。與金融業緊密相關的服務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日前,位於上海浦東新金橋路1599號的瑞伯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迎來了第一批培訓班的結業。公司的投資方——瑞士金融理財規劃商學院院長菲利克斯告訴記者,中國財富管理的需求迅速增長,財富管理人才缺口日益凸顯。第一個班培訓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對在中國開展事業充滿信心”。
上海正成為全球金融家的夢想之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國民 吳凱 祝惠春 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