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學術評價要有“三新意識”
一個國家的學術評價標準對整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起到直接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也亟須在學術評價體系和標準上正本清源,破除積弊,守正創(chuàng)新,真正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之路。
新要求
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新要求。當前,哲學社會科學在提高改革決策水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上,越來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學術評價體系是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衡量和評價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尺度。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指揮棒”,它充當著“聽診器”和“過濾網(wǎng)”的作用,能夠匯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知識、資訊和思想的能量,增進學術成果轉化的社會效能和國際影響力。
規(guī)範的學術評價體系是建設“三大體系”的新要求。“三大體系”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發(fā)展所指明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時代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學術評價標準是“三大體系”建設的“牛鼻子”,對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內涵引領、價值取向、國際形象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三大體系”建設必然要求構建與之相匹配的、規(guī)範的、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
新?lián)?/strong>
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規(guī)範、引導和激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科建設、學術建設、話語建設和學術評價之間的良性互動,進而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産生更深遠的影響力。
新時代的學術評價引導中國學術發(fā)展新方向。確定科學的學術評價標準屬於“頂層設計”的範疇,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首要的工作,起到“定標準、立規(guī)矩、樹導向”的作用。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會引導教學和科研工作者學術觀點的創(chuàng)新、科研方法的改進。新時代的學術評價要引導中國學術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就需要凝聚學術評價機構、評價主體等多方共識,融合多方智慧,為營造科學合理、風清氣正的學術評價環(huán)境而努力。
新時代的學術評價肩負著提升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任。學術研究的品質是學術話語權的邏輯起點,也是形成學術話語權的核心要素。對學術話語權的感知,有賴於學術評價標準或評價體系對學術話語的鑒別和認可。學術評價標準當然要以提高學術品質為價值目標,對形成學術話語權的過程起到監(jiān)督、保障和反饋的作用。新時代,我們應該對學術評價制度進行深刻的反省,及時走出學術“功利化”“名利場”的泥淖。學術評價應該以促進學術品質為目標,充分激勵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驅動我國的學術研究在國際學術場域取得領先地位。
新作為
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為我們開展學術評價研究帶來了更好的發(fā)展機遇。廣大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需要有時代的使命擔當,既要在學術評價理論的探索上深耕細作,也要在學術評價的應用實踐上大膽創(chuàng)新。
在理論上,對學術評價進行跨學科、多主體的協(xié)同研究,為學術評價提供學理支撐。必須認識到,隨著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學術成果的數(shù)字化、整合檢索傳播平臺的發(fā)展已是大勢所趨。學術載體和技術背景的變化必然會強烈地衝擊傳統(tǒng)的學術評價準則,學術評價的市場面向愈加複雜,而學術評價的研究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跨學科的本質屬性,其複雜性遠遠超出單個學科的力量和視野,最終導致學術評價的方法論一直是橫亙在評價機構、評價主體面前,短期內難以破解的重大難題。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界對學術評價的研究需要有跨學科、多主體、多角度的思維,構建學術評價完整的理論體系,為實踐提供系統(tǒng)的學理支撐,以應對複雜的形勢變化,力求從本質上獲得一些進展和突破。
在實踐上,構建中國特色學術評價體系,實現(xiàn)學術評價的系統(tǒng)性、多元化、多維度。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黨的領導下持續(xù)繁榮發(fā)展,在“學術研究”“理論闡釋”“決策諮詢”等諸多方面承擔起了歷史的重任,這必然要求我們對學術成果的評價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性、多元化和多維度。學術評價的多元化是指,不論是傳統(tǒng)的學術研究成果,還是具有引領性的理論闡釋成果,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決策諮詢成果,在學術評價上要告別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心理,擺脫只注重學術期刊論文的束縛,適時將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調查、媒體報道、報紙理論文章等納入成果評價的範疇;學術評價的多維度是指,要重視學術成果內涵、質性影響力、吸納同行專家以及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和認可度等深層次、多面性的界定。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者簡介姓名:董曉波 胡波 工作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