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程項目緊鄰中企 在馬爾地夫感受中印“和平共存”
【環(huán)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馬爾地夫是世界上看海的好地方,也是中國遊客眼中的天堂。隨著馬新總統(tǒng)薩利赫正式就職、印度總理莫迪首次訪馬,有關“馬國政黨輪替、領導人從‘親華’變‘親印’”“印度歡呼奪回馬爾地夫”“中印在印度洋展開新競爭”等説法此起彼伏。《環(huán)球時報》記者多次赴馬爾地夫採訪,最近兩次分別在2017年年中和今年10月,實地聽到並非這些杞人憂天的説法,馬爾地夫人對中國的幫助心存感激。在馬爾地夫,能親身體會到這個“小島嶼國家”的活力與個性,也能感受到中國和印度兩國元素在當?shù)氐摹昂推焦泊妗薄?/p>
友誼大橋帶來諸多變化
在中國援建的中馬友誼大橋今年8月30日晚開通前,馬爾地夫給《環(huán)球時報》記者的印象就是“兩個世界”:馬累等老居民島相對比較落後,而旅遊島非常現(xiàn)代。首都馬累1.5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15萬,道路狹窄,路兩邊停滿汽車和摩托車,加上居民建築間距很小,很多貨車司機説“卸貨都是個大難題”。人多地少讓馬累的房價貴得出奇,一個單人間的租金加上水電費每月1000美元左右。此外,大部分商品和蔬菜、水果因需要進口價格,也比較高。水果基本按個賣,一個蘋果約合3元人民幣,一公斤豆角竟約合50元人民幣。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馬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9671.3美元,而印度約為1600美元。據(jù)當?shù)刂袊私榻B,馬爾地夫人基本不會從事體力勞動,大部分勞工來自孟加拉國或印度。
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地夫首座跨海大橋,也是印度洋上首座跨海大橋,它把馬累島、機場島和胡魯馬累島三個相鄰島嶼連在一起。馬爾地夫人很感謝中國的幫助,甚至有青年把婚禮辦到了新大橋上。大橋開通第一天,計程車司機哈桑得知記者來自中國後,邊開車邊高興地唱了起來,最後還連聲説:“偉大的工程!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這回可好了,能直接去機場接人了。”還有當?shù)厝苏h:“我第一次感覺到馬累變得輕鬆、順暢起來,島上也顯得不那麼擁擠了。”
隨著這項“世紀工程”的竣工和開通,馬爾地夫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中國駐馬爾地夫使館前面的道路原來坑坑洼洼,現(xiàn)在已成了一條柏油馬路。胡魯馬累島上,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些住在胡魯馬累島但在馬累上班的人更是高興,因為不用“很早起床排隊坐擺渡”。為緩解馬累的擁堵,馬爾地夫一直有開發(fā)胡魯馬累島的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能容納24萬人口的現(xiàn)代化城市。馬就業(yè)環(huán)境、城市發(fā)展甚至都會因為這座跨海大橋而發(fā)生改變。
中國遊客數(shù)量接近馬國人口
中國在馬爾地夫近些年的印記還體現(xiàn)在旅遊上。2002年,馬爾地夫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如今,中國的很多城市同馬累開通了直航。在馬爾地夫機場候機廳,聽到的是不斷重復的中文登機提示。據(jù)馬爾地夫旅遊局旅遊開發(fā)執(zhí)行主管哈裏斯透露,中國已連續(xù)8年位居馬旅遊客源國第一位,2017年有30萬人次來馬旅遊,而馬爾地夫人口才35萬。在馬旅遊局,《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看到巨大展板上印著馬爾地夫2017年客源國排名榜:中國排首位,其次是德國(9.1萬人次)、英國、義大利,印度(6.3萬人次)、日本和韓國分列第五、第八和第十。在馬爾地夫,記者在一些建設項目上看到過印度工人,在馬累島能見到印度遊客,而在幾個旅遊島上卻沒看到印度人的身影。
馬爾地夫目前運營130個旅遊度假島,到今年年底還將新增30個。據(jù)從事旅遊和商貿的盈泰(馬爾地夫)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陳君斌介紹,度假島平均30%的客流量來自中國。馬旅遊産業(yè)協(xié)會董事祖萊卡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馬非常重視中國旅遊市場,目前在大多數(shù)飯店都配有中文翻譯,連自助餐區(qū)的菜品介紹都是只有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
從馬爾地夫呼拉島坐快艇,只需半小時就能到馬累。該島常住居民1000多人,還有1000多個外來打工者,基本都是服務於旅遊業(yè)。曾入選馬爾地夫國家足球隊的阿卜杜已年近六旬,他在呼拉島上開了海邊餐廳和特色民宿。但有一陣子政府將租給他的地收回,這讓他的生意一落千丈。阿卜杜説:“是中國遊客幫我挺過這一關。”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我2012年第一次接待來島上旅遊的中國人,當時只有8個人,但此後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兩年之後,他建起夕陽客棧,雇了7個當?shù)厝撕屯鈬恕0⒉范耪h,客棧的中國遊客最多時能佔一半。為此,他也用上微信,和中國遊客聯(lián)繫,他説:“不會中文就用翻譯軟體,總之,與中國人在一起我很高興。我最看重中國。”為吸引中國客源,阿卜杜動了很多腦筋,最體貼的是改良出“馬爾地夫式中餐”。下一步,他想建一座7層樓的飯店,讓它成為呼拉島上的地標性建築。
歷史和地理上的“印度優(yōu)先”
除了旅遊,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yī)院船、“光明行”醫(yī)療小組都到過馬爾地夫,為當?shù)孛癖娞峁┽t(yī)療服務。過去10年,赴馬演出的中國文藝團組也越來越多。儘管近幾年中國在馬留下的印記越來越深,但印度對該國的傳統(tǒng)影響依舊明顯。在馬爾地夫,長期生活的印度人超過2萬。據(jù)説馬爾地夫約1/4的教師是印度人。在文化領域,馬爾地夫人也看印度的電影和電視劇。
在胡魯馬累島上,中國建築公司一處工地旁邊就有印度人建的市政工程項目。據(jù)了解,類似的印度工程在馬爾地夫還有不少,但相比中國項目而言,印度建設的工程並不順利,中建附近的印度工地已停工半年有餘。因此,《印度時報》前不久發(fā)表評論稱,馬新總統(tǒng)薩利赫會繼續(xù)保持與中國的緊密關係,“特別是印度在馬基建項目不理想的背景下”。《環(huán)球時報》記者從一家中企負責人那裏了解到,印方的這個市政工程這幾天已開始恢復施工,這也是印馬關係“重啟”的象徵。
印度留給馬爾地夫人最深的記憶還是在政治、軍事領域。印馬曾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國,地理上的接近也讓後者遇到問題時“優(yōu)先”求助於前者。馬爾地夫駐華使節(jié)今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馬國並沒有“印度優(yōu)先”的明文規(guī)定,這只是基於歷史上兩國保持的緊密關係。無論是1988年受到泰米爾恐怖主義者襲擊,還是2004年遭遇颶風襲擊,印度都曾向馬伸出援手。在莫迪出席薩利赫就職典禮前,印度將一艘船改裝為海岸警衛(wèi)隊船,迅速交付馬爾地夫。
據(jù)印度《經(jīng)濟時報》19日報道,印度正在準備薩利赫的首訪。報道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莫迪政府將延續(xù)在基礎設施方面對薩利赫的支援,滿足新總統(tǒng)希望平衡馬中關係、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急切心情”。對印度而言,也在尋求重啟一些停滯不前的印馬項目,如馬爾地夫武裝部隊訓練學院項目,以及兩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劃界。在與亞明政府關係冷淡前,印方向馬提供7500萬美元的信用額度,其中1/3被使用。
據(jù)馬爾地夫《獨立報》18日報道,薩利赫就職後公佈了雄心勃勃的“百日議程”,其中與國外相關的是第一週日程中的第9項——“將就損害國家主權和讓國家陷入債務的合同開始重新談判”,其他都是馬爾地夫內政。實際上,中國與馬新政府的關係問題並沒有印度和西方媒體炒作的那麼嚴重。《馬爾地夫時報》19日報道稱,馬最大金融援助國實際上是沙特。馬爾地夫總統(tǒng)府網(wǎng)站顯示,薩利赫在就職後接見中國國家主席特使時表示,“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兩國歷史性和兄弟般關係”。薩利赫強調中國這些年為馬爾地夫做出的貢獻,並進一步表達了未來兩國合作的信心。對此,《馬爾地夫時報》評論稱,印度應以更聰明的方式來評判中國在馬爾地夫的項目,這意味著不能把中國的存在視為零,印度應充分意識到,中國在馬爾地夫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兩國必須學會共存。
國家雖小,但有個性
馬爾地夫前外長杜妮亞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