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敢為人先創新業(改革開放40年傑出民營企業家)

2018-10-27 10: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毛懿攝

  開欄的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援、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0月24日,全國工商聯發佈“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旨在宣傳民營經濟發展巨大成就,展示優秀民營企業家風采,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激勵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本報今天開始從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中選取10位進行深度報道,回顧創業發展故事,展望未來發展前景。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前夕,上海虹橋機場1號航廈改造後全面啟用,國內航班出港實現全自助流程成為最大亮點。自助值機、自助托運作李、自助登機設施等讓這座近百年曆史的機場煥然一新,也讓旅客“嘗了鮮”。這是由春秋航空聯手機場打造的全流程自助服務,也是春秋航空敢為人先的又一舉措。

  大膽試,大膽闖!辭職創業,堅信“IT技術會深刻地改變這個世界”

  改革開放之初,時任上海長寧區遵義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的王正華,在上級黨委的支援下,沒要國家一分錢,辭職率領10多位知青艱苦創業,一個2平方米的辦公用鐵皮亭成為春秋旅行社所有的財産。

  上世紀90年代初,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開端。王正華堅信,“IT技術會深刻地改變這個世界。”

  彼時,春秋旅行社散客成團的業務遇到瓶頸——由於全憑人工操作,手動改寫票板,業務量龐大導致非常容易出錯。沒有IT技術的支撐,業務擴展受到很大限制。

  大膽試,大膽闖!王正華聘請海外留學歸來的技術專家,自主開發網路平臺,實現全國聯網、全國統一齣票、統一財務結算,在國內開了科技興旅的先河。

  在上海運作成功後,春秋旅行社的工程師每天背著電腦去郊區和縣城推廣網路,一個門店一個門店安裝系統,最終在全國開設4000個電腦聯網的網路零售店,為招攬各地散客成團打下了紮實基礎。

  1993年,春秋旅行社獲得上海國內旅遊市場份額第一,並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時隔一年,得益於IT網路在全國門店的應用,春秋旅行社一鼓作氣佔據國內旅遊前列,並連續保持了16年。

  此後,王正華著手尋找春秋旅行社的下一個“制高點”。他先後考察學習了歐美國際知名旅行社的業務模式。旅遊要發展,需要引進新的生産力。1997年開始,春秋旅行社大膽使用了包機業務——把一些航班整個飛機的座位都包下來。

  當時,航空公司從歐美經上海回北京的飛機到上海後,客人下了飛機,一下子就空了一半座位。王正華冒著巨大風險,將這部分空座位包了下來。

  將空余座位填滿後,飛機從上海到北京基本不增加成本,一架飛機成本每人平均增加約20元,但是空座位賣出去的票價是幾百元。一進一齣之間,航空公司半年多凈賺1個億,利潤有效提升,春秋旅行社也充分利用閒置資源,實現了雙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海南的樓市泡沫讓地産商紛紛撤退,當時沒有一架飛機飛三亞。王正華主動包下航空公司機位,組織大批遊客遊海南,結果一炮打響……

  7年時間,春秋旅行社累計包機3萬架次,覆蓋全國30余座城市,平均客座率保持在99.07%,營業規模從4.1億元擴大至28.9億元,凈利潤從249萬元增至6603萬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二次創業,自辦航空公司,創造多項紀錄

  公司慢慢步入正軌,但經常“卡脖子”的飛機票,成為制約春秋旅行社業務發展的最大瓶頸。有時候組團成功,航空公司卻説航班取消了,旅客會找旅行社鬧,這時候王正華覺得“沒有飛機不行”。

  旅行社想辦航空公司,無疑是癡人説夢。王正華沒有氣餒,“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1997年起,春秋旅行社每季度都要向中國民用航空總局(2008年改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送一份報告:旅遊包機是怎麼回事,旅行社、旅客、航空公司各有什麼收益,包機成功的關鍵點在哪、怎麼提高客座率,等等,被業內評價為“春秋現象”。

  改革的春風接踵而來。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宣佈要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民航業也在改革之列。經過一年多籌備,2005年7月18日,隨著春秋航空的第一架飛機衝上雲霄,春秋旅行社拿著辦旅遊攢下的全部家當,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這一番創業走出一條新路,創造出國內民航史上多個紀錄……

  因為無先例可循,春秋航空邁開創新大步。在上海兩大機場的支援下,春秋航空自行設計了航班出境系統,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幾千萬到上億元的成本。一張簡化的登机證,成本僅0.03元,和普通登机證的0.4元相比差了10倍,一年能節省近百萬元。

  除了技術創新,王正華始終不忘初心,艱苦奮鬥。公司辦公樓租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樓,王正華和CEO合用一輛國産轎車,出差住快捷酒店,樸素本色幾十年如一日。但是在全員的安全和培訓方面,春秋航空舍得投入,僅在浦東自貿區就投資8億元興建飛行員培訓中心。

  2015年1月,春秋航空成功上市,是較早的民營航空上市公司,從開航的3架飛機已發展到如今的87架飛機。2017年,運輸旅客1716.91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09.71億元,凈利潤12.62億元。

  倡導公益,壩上種樹投入2000萬元,3年共種活28萬棵

  他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卻經常在風雨裏和年輕人一起搬運旅客行李;他是一個“摳門”的老闆,卻把省下的大筆錢投入綠化祖國的公益事業。

  去年,王正華正式提交辭去股份公司董事長職務的報告。現在,他的身份是春秋集團董事長,更多關注集團的戰略和規劃。

  “不要急於創新,先傳承;不要急於發展,先穩定。”王正華希望繼任者不要丟掉春秋集團的優良傳統:奮鬥、遠慮、節儉、誠信、感恩。

  在王正華看來,誠信也是春秋集團經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春秋集團不允許任何違法違紀的事情發生,不設小金庫,不做兩本賬,從來不在應付款、稅收上動歪腦筋。不允許公司欠機場、油料公司一分錢,員工工資發放一個時辰都不許拖。”正因為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春秋集團付飛機尾款碰到困難時,各大銀行紛紛主動伸出援手。

  王正華常説,要常懷感恩之心,善待每一個人。春秋集團高層管理人員拿的是幹部的平均工資,食堂裏沒有小灶,與員工一起排隊買飯,下雨下雪天,所有幹部全部到一線。

  2012年,公司第一次分紅,王正華對大家説:“不要認為這些錢是個人的。沒有改革開放,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援,哪來你們的今天?第一筆錢希望大家都獻給國家,去做公益活動。”

  2013年,春秋集團高管們從分紅的錢裏拿出1500萬元,到河北張家口壩上最乾旱的康保縣種樹。在“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的康保,春秋集團共投入2000萬元資金,3年共種活28萬棵樹,種植的樟子松如今已長到3米多高。他們的願望是:“讓北京少幾顆沙子,當地多幾片綠葉,農民口袋裏多幾元錢。”

  在停機坪上,人們或許很難再見到王正華搬運作李的身影,但在一望無際的壩上,在幾十萬棵樟子松組成的綠色森林裏,每年還能看到這位老者忙碌的身影。未來,王正華將在此間傾力揮灑汗水,播種綠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