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 踐行者】援疆醫生:帶著廣州囑託 灑下壯志豪情
這是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同事們千萬繼續加油;同胞們千萬保重身體
金羊網訊 記者甘韻儀報道:10名醫療工作者,500多個日日夜夜的付出,4000多公里的牽掛……
“當你無法放棄自己內心的渴望,那就勇敢地前行。”為了讓喀什人們享受與廣州同等的醫療水準,廣州援疆醫生團隊在南疆灑下壯志豪情,完成廣州的囑託。
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人民醫院裏,醫生們動情發言、熱淚相擁、依依話別之後,第八批廣州援疆醫生團隊告別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近日回到廣州。在過去的一年半裏,他們見證了哪些從無到有,播下了哪些生命希望,如今又最牽掛什麼?他們的故事,是新時代援疆的縮影。
而他們的故事也未完待續,新一批的廣州援疆醫生又將踏上新征程。
故事1:了不起的認證
一年半以前,南疆疏附縣人民醫院胸痛救治因軟硬設施跟不上,心肌梗塞等病人基本都到喀什地區醫院治療,路上時間得花30-60分鐘。然而,突發胸痛治療須與時間賽跑,10分鐘內做完心電圖,20分鐘內測好心肌酶,30分鐘內用藥,治療效果才最佳。面對這種尷尬,醫生們也苦於突圍難。
廣州援疆醫生魯明軍初到疏附縣人民醫院時,一腔熱血,希望從“0”到“1”,不僅完善胸痛急救體系,甚至一步到位申報國家認證。然而,路途舉步維艱,當耐心磨光的時候,他真的想過放棄。
“當地的護士,普通話理解能力有限,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培訓可能需要進行三五次甚至十次。”這是魯明軍萬萬沒想到的,例如胸痛流程培訓,“病人到達急診室,按三種情況分診,胸痛到昏厥的,馬上送去ICU搶救;胸痛到大汗淋漓但沒有昏厥的,馬上送去普通搶救室;一般胸痛的,就去胸痛門診。就這三句話,培訓了幾次,護士們都不明白怎麼分診……只能手把手一次一次培訓。歸根到底,他們對胸痛治療心裏沒有底,不敢治療。”
第一步都這麼難,怎麼申請國家認證胸痛中心?“唯有培訓、培訓、再培訓!努力、努力、再努力!”據介紹,國家認證胸痛中心相當嚴格,每一個被救助的胸痛病人的資料都要詳細上傳至國家胸痛中心總部;需要建立清晰的流程與制度,包括鄉鎮救助網路,120、急診、心內科ICU、放射科、心電圖等科室聯動網路等,細緻到醫院每一個時鐘的時間都同步精準至分鐘,全院醫護人員懂搶救,連門口保安、保潔阿姨都要懂得心肺復蘇,以確保病人在醫院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得到正確指引。
足足準備了一年時間,團隊才放心申請審核,接受專家暗訪、現場核查、全國專家投票與排位等考驗。有專家點評:“疏附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比內地一些三甲醫院做得還要好!”今年7月20日,疏附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獲得國家認證,成為新疆自治區第二個國家基層胸痛中心,全院震動。
魯明軍説,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想起同為廣州援疆幹部,分別任疏附縣衛生局副局長、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歐宇端和袁俊的兩句話:“加把勁,你這項工作代表著廣州的水準。”“我們無條件支援。”該胸痛中心建設1年來,至今共診治急性胸痛患者800余例。
故事2:夫妻雙雙援疆去
談軍與丈夫雙雙援疆的故事,在當地是一段佳話。在新疆疏附縣人民醫院,廣州援疆醫生談軍主要負責婦産科工作,任婦産科主任。先生周之遊,原來是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一名體育教師。
去年暑假,周之遊到疏附探親,在當地挂職的教育局副局長告訴他,喀什明德小學有一支足球隊,孩子們踢球熱情高,但一直沒有專業老師帶。足球專業出身的周之遊萌生了一個想法:留下來,帶這支足球隊。就這樣與妻子一起,加入到援疆大部隊中來。
談軍是新疆人,從小在烏魯木齊長大。然而烏魯木齊距離喀什有一千多公里遠,援疆之前,她對疏附縣知之甚少。帶著家鄉情懷,以及醫者仁心仁術,她和隊友們一起來了,“新疆孕産婦死亡率高,全國排行第二,重災區就在南疆。”她很痛心。
今年6月,醫院開始籌建重症孕産婦救助中心,“中心建立起來後,要面向10個鄉鎮,將孕産婦按5色分類法進行分診,按照新的標準,不同情況治療方案不一樣,救治醫院不同,一旦遇到危重病人,確保有專業團隊及時搶救,分級轉診,從而降低孕産婦死亡率。”
進入8月,第八批廣州援疆醫療隊中期輪換工作開始,大部隊將啟程返回廣州。是走還是留?最終談軍選擇留下來,參加下一批援疆計劃,繼續推進重症孕産婦救助中心建設工作。
“我來新疆時,發生骨折的公公剛出院;先生來新疆時,公公只好先從廣州回老家生活。我想他會理解和支援,公公婆婆在60年代就參加過邊疆建設,對邊疆有著很深厚的感情。”談軍説。
當地醫師、護士説:“談醫生很有親和力,和病人説話時,眼睛都帶著笑。”一年半下來,談軍也深受感動:“當地人很淳樸,對我們很信任。”
據悉,援疆醫生袁俊和盧成瑜也選擇留下來。袁俊借助廣州市疾控中心的資源,與疏附縣衛生局共建疏附全民健康數據研究中心和廣州市疾控中心疏附工作站,對全民健康體檢數據進行分析,精準干預,加上縣人民醫院在這批隊員建立的各項技術平臺也開始良好運轉,他選擇留下來。他有兩個孩子,剛到新疆時,小的一個才兩個月,錯過孩子最依賴爸爸的成長期,他很遺憾,但家人的支援,給他以動力。
盧成瑜則説:“對於人生目標,我在廣東已經把經濟效益實現了;如果在這裡再用3、5年時間將當地醫療水準提升一個層次,對一個醫生來説將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故事3:帶不走的醫療隊
“經過放射科團隊一年半的努力,我們在縣級醫院層面創新性開展CT血管造影檢查,改變了放射科沒有常規CT增強掃描的局面,確診一些以前無法診斷的危急重症,填補了一項空白。”李田亨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廣州援疆工作隊和後方援疆單位的大力支援下,廣州援疆醫生經過5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為當地留下了纍纍碩果。例如創建了4個中心、2個工作室、1個平臺和1個基地,包括基層胸痛中心、疏附縣全民健康體檢數據研究中心、兒童霧化中心、遠端會診中心、黃氏正骨研究室、支氣管鏡室、基層區域衛生資訊化平臺和微創泌尿外科技術疏附培訓基地,目前這些平臺在工作中正發揮著積極作用。
光建平臺還不夠。“信心不能光靠援疆醫生給,要想讓技術在疏附留下來,必須對當地醫生開展基礎教學工作。”廣州援疆醫生盧成瑜説;“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援疆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廣州援疆醫生何永忠説。
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援疆醫生共同23名徒弟建立了終身制的師徒關係;每月定期舉辦廣州援疆醫學論壇,為全縣鄉鎮衛生院舉辦心電和心肺復蘇理論及技能實操輪訓,定期舉辦專題培訓,還有縣人民醫院院內、科內講課、查房制度和病例討論等,共培訓了11000多人次。
經過一輪又一輪“造血式援疆”,如今,援疆醫生們在各自的科室培養出一批“生力軍”,影響力不斷上升。一些患者在縣醫院治病康復後,將患病的親戚朋友都介紹到縣醫院,並專門找某位當地醫生看病。
廣州援疆幹部、疏附縣衛生局副局長歐宇端認為,本次第八批援疆選派的9名醫生,團結務實、技術精湛、敢想會幹,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8月,醫生們回到廣州後,手機仍有數個微信群的資訊響個不停,當地醫生將難以診斷的疑難雜症病例放到微信群中進行討論,實現“千里病情一線牽”。
千里的牽掛
無論回到廣州還是留守新疆,從此,援疆醫生們心裏都多了一份牽掛,啟程回穗之前,記者連線了他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林心情:千年樓蘭幹屍至今可見結核感染跡象,這種古老的疾病目前仍侵蝕著南疆人民的健康,希望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幫扶的結核防控項目,早日在疏附縣人民醫院落地生根,為終結結核病,發揮一份力量。還有,在醫院相結識的維族哥哥巴克.阿吉,一定要身體健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魯明軍:我們為之付出一年多艱辛與汗水的全疆第二個基層胸痛中心,已經順利通過國家認證。希望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加強內涵建設,苦練內功,夯實醫學基層、提升臨床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雖然回廣州了,但精神與你們同在!CCU的後期建設千萬別放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盧成瑜:經過一年半的指導和培訓,縣醫院兒科的醫療護理水準明顯提高,重症病人留了下來,能治療的病種不斷增加。然而喀什地區兒童死亡率仍很高,新的兒科樓正在建設中,新生兒救治中心、兒童ICU、康復是重點建設項目,我要繼續留下來,帶領兒科團隊完成。接下來的一年半,妻子要繼續一個人照顧老人和女兒,十分不捨,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必將不辱使命,努力工作。
廣州市白雲區京溪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談軍:當地維族婦女飲食結構單調,營養嚴重缺乏,貧血比例高,而且孕婦孕前檢查意識淡薄,孕期並發癥較多,也是導致家庭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這讓我心痛不已。孕産婦救治中心的建設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加之家人的理解和支援,這讓我更加義無反顧的繼續留下來,希望我的堅守能換來更多維族婦女同胞的健康和幸福!
廣州市正骨醫院副主任中醫師何錦勇:醫院的骨科及護理技術已經到了一定水準,科室的管理與經營仍在路上。成績是過去的,成長與成熟還要克服所有困難!回應段主任説的:不想因為我結束援疆後外三科重回原地!團結,團隊精神是我最想看到的!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李田亨:影像科CT增強及CT血管造影檢查已經成為常規,我們已經邁出重要的一步,必須穩步前進,絕不再走回頭路。我希望大家始終保持一顆大愛和奉獻的心,密切結合臨床,嚴抓基礎知識培訓,嚴抓報告品質,進一步開展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你們發的遠端影像,我已經在會診,雖相隔萬里,心卻在咫尺,我將為你們進步的點點滴滴而喜悅感動。同時祝福我的親戚麥斯提爾汗.克熱木及米拉克姿.帕力圖家庭幸福。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管理部主任、主任醫師袁俊:喜歡這裡幹爽的氣候、藍天、白楊,還有淳樸的民風。看著疏附縣醫院醫療水準和疏附縣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感受到自己和團隊付出的汗水沒有白費。時間的概念是相對的,對於家人的思念,一年半太長,對於疏附的工作需要,一年半太短,總覺得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面對支援我繼續援疆,而擔負管教兩個孩子的妻子,只想説:“老婆,辛苦了!”
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樊友淩:作為一名麻醉醫生,我希望疏附縣麻醉科的年輕醫生能樹立舒適化醫療的理念,在保證日常臨床工作的基礎上,與兄弟科室緊密合作,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繼續開展無痛氣管鏡項目,期待開展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等項目,最大限度減輕病人痛苦,造福疏附人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泌尿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何永忠: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到過南疆很多醫院會診手術,體會最深的是當地經濟困難的病人太多,能到縣醫院看病已經是他們生活中最奢侈的消費了。在國家扶貧攻堅戰的緊要關頭,如何減少、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是援疆醫療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利用援疆政策持續幫扶當地的醫生,推廣適宜的微創技術,實現“不複雜的泌尿外科疾病不出縣即可得到治療”是我長久的牽掛。
數説“新”語
第八批廣州援疆醫生團隊引進新的技術69項,已診治門診病例6753人,住院病例11602人,指導醫生290人4716人次,開展案例討論989人2685人次,科內培訓266次4366人次,全院培訓32次,院內會診458例,手術1466台,麻醉766台,CT診斷2368次,CT增強診斷416次,疑難雜症283例,教學查房453次3708人次,大型駐村義診8次,捐贈相關設備物資103萬餘元。縣人民醫院醫療水準得到了顯著提高,援疆專家引進的新技術、新項目大部分能落地生根,實現本地化。